养殖蛋鸡需要关注多个方面,包括场地选择、育雏、生长、产蛋等阶段的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防治和环境控制。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养殖步骤和建议:
场地选择与鸡舍建设
选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安静的环境,远离居民区和交通要道,地势干燥,阳光充足。
鸡舍结构要经济实用,朝向符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便于防暑降温和保温防寒。
鸡舍内部要合理布局,生产区和非生产区分开,脏道和净道分开,粪场位于鸡舍下风向。
雏鸡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害、羽毛丰满、行动灵敏、无疫病的雏鸡。
雏鸡应来自有资质的规模化厂家,确保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兽医卫生许可证、引种证明齐全。
育雏期管理
温度控制:0-7天龄的蛋鸡,室内温度保持在30-33摄氏度,之后逐渐调整到28摄氏度。
养殖密度:育雏期密度应控制在10只/平米以内。
饲料管理:饲喂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保证饲料新鲜度和干燥度,拌料添加维诺蛋禽高维诱食促进吸收。
生长期管理
温度控制:7-18周龄的蛋鸡,室内温度保持在18-25摄氏度。
养殖密度:生长期养殖密度应控制在4-6只/平米以内。
饲料管理:继续饲喂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添加维诺蛋鸡高维维持机体代谢,提高繁殖率、孵化率、成活率,增加蛋数、蛋重,延长产蛋高峰期。
产蛋期管理
温度控制:产蛋期应保持鸡舍环境稳定,避免温度波动过大。
饲料管理:产蛋期应适当减少浓缩物,补充粗饲料,防止缺钙、缺磷。
光照管理:产蛋期光照时间和强度不应减少,冬季需补充维生素D和人工补光。
疾病防治
定期进行病毒抗体检测,注意免疫水平,避免盲目接种疫苗。
及时发现和控制鸡群感染,选择高敏药物进行治疗。
环境控制
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环境干燥。
冬季要做好鸡舍保暖和人工补光工作,室内温度保持在13度以上,光照持续15到16个小时。
饲养技巧
合理投料,避免突然换料,保持饲料新鲜度和干燥度。
根据气温适时调整饲喂量,冬季增加高能量的饲料比例,适当降低蛋白质含量。
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定期清理食槽和鸡舍,减少疾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可以有效地养殖蛋鸡,提高产蛋率和鸡的整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