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养殖磨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光照管理
光照是冬季增温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如果栽种室保温性好,夜间温度在5℃以上,应延长光照时间,早揭草苫透光,保持棚膜清晰度,适当晚盖遮盖物。
若栽种室温度低,保温性差,则应缩短白天的光照时间。在晴天且温度在5℃以下时,可以盖膜接受阳光照射,以增温并增加光照时间。
雨雪天气也应尽量增光,没有直射光时,散射光也可以利用。光照强的栽种室,子实体颜色深,肉质肥厚,品质好,产量高。
水分管理
冬季气温低,棚内蒸发量小,菌丝体呼吸量降低,水分消耗减少,因此喷水要适宜,不可过多。一般1~2天喷一次水即可,喷水时应尽量通风,避免在密闭空间喷水。
温度调节
温度是冬季栽培平菇的关键因素,出菇期应将栽种室温度保持在8℃~15℃左右。现蕾前温度过低或温差太小会导致难以形成菇蕾,现蕾后温度过低则子实体生长会停止。
可以通过增加覆盖物、使用加热设备等方式提高棚内温度,保证食用菌在寒冷的冬季仍能正常出菇。
通风换气
冬季栽种平菇应勤通风,但不宜大。需要通风换气时,应在温度有保证的前提下进行,尽量减少通风时间,改为勤通风、通小风,每天可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小棚每天应通风8~10次,每次20分钟左右,确保每个角落都能达到换气效果。
原料与装袋
选择适宜的原料进行生料栽培,将培养料拌水后堆制发酵,达到一定温度后接种装袋。控制碳氮比和高温环境条件,以抑制杂菌繁殖,促进平菇快速生长。
袋装培养料可选择合适的规格,实行三层菌种两层料的方式,适合集约化生产。
管理方法
可以采取定位出菇法,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观察蘑菇生长情况,及时进行补水和通风换气。保持菇棚内的高湿度和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蘑菇的生长和发育。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冬天成功养殖磨菇,获得高产、优质的菌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