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调水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定期加注新水: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在池水恶化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定期搅动底泥:
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分解,间接控制水质变化。一般每10-15天搅动一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闷热天、气压低的天气不可搅动。
使用增氧机增氧: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其中以叶轮式最好。开机增氧可使水体对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注意在晴天中午开,阴天要在清晨开,阴雨连绵天气应在半夜开,每次开机时间为1-4小时。
适当追肥:
适当施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供养殖动物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和氮磷等元素,形成物质循环,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改良水质。
使用生物制剂:
通过投放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抑制有害菌生长,维持水体生态平衡。还可以种植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它们能够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效果。
水体解毒:
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消毒剂及杀虫药剂会破坏水体环境,需要使用有机酸等解毒产品来缓解化学药剂对养殖对象的毒害影响。
净水:
使用微生态制剂产品将水体中、上部的悬浮有害物质统一沉入池底进行有效的分解,延长水体良好的时间段。
生物改底:
对于底部有害有机物等残留物质,使用速效改底片分解水底有害物质,再辅以乳酸菌、放线菌为主导菌种进行改底。
提升池塘水位:
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的情况,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适宜水平。
增加水体溶氧:
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
补菌补藻:
使用小球藻、硅藻等优质藻种和有益菌如EM菌、乳酸菌等,分解有机肥,为藻类提供营养,抑制有害菌的繁殖,预防水生生物生病。
理智调水:
关注数据,特别是溶氧水平,使用溶氧仪实时查看溶氧曲线,根据数据合理安排施肥和杀虫的时间,降低不必要的开销。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调节养殖水体的水质,为养殖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