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鱼消毒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生石灰消毒
清塘消毒:在鱼种放养前半个月,清除池底淤泥,保持水深6—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60—75千克进行消毒,待池塘水体中出现大量浮游动物后放苗。
水质改良:在养殖期间,每隔20天左右泼洒1次生石灰,每亩用量20千克~30千克,以杀菌、调节pH值、增加水的肥度。
食盐消毒
鱼种消毒:在鱼种落塘、分塘、转塘、大水面放养前,用3%—5%食盐溶液浸洗鱼体15—20分钟,以增强对鱼病的抵抗力。
水体消毒:定期使用食盐水泼洒,保持水质清洁。
高锰酸钾消毒
鱼体消毒:新购进的观赏鱼放养前,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分钟—10分钟,对鱼体有一定的灭菌作用。
工具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2ppm)浸泡鱼缸或鱼池5分钟左右,然后用清水洗净。
二氧化氯消毒
水体消毒:定期使用二氧化氯(1ppm)对水体进行消毒,特别是在雨后、连续阴雨天过后或大风降温天气过后,能有效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
工具消毒:用二氧化氯溶液对鱼缸外侧、底滤仓外侧、滤材、鱼捞网、困水桶、增氧泵配套的气管和气石等进行消毒。
其他药物消毒
茶粕:用于清除野杂鱼,对细菌和虾蟹无效,使用时需先敲碎加水浸泡24小时,然后加水全池均匀泼洒。
漂白粉:含有30%的有效氯,用于水体消毒,但需注意防潮,开封后及时使用。
紫外线消毒
水体消毒:使用紫外线灯对鱼缸或鱼池进行照射,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建议
定期消毒:根据养殖环境和鱼类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水体和鱼体的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
合理用药: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严格按照用药剂量和方法进行,避免药害事故。
综合措施:除了药物消毒外,还需注意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保持水质清洁,合理投喂饲料,增强鱼体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