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全名次级房屋借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是指 一场发生在美国的金融风暴,主要由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这场危机始于2007年,并在2008年达到高潮,迅速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对各国的经济增长、就业、国际贸易等方面产生了严重冲击。
次贷危机的原因包括:
房地产市场泡沫:
21世纪初,美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房价迅速上涨。许多贷款者(尤其是信用等级较低的次级贷款者)在房价高点购房,希望房价继续上涨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当房价开始下跌时,这些贷款者无力偿还贷款,导致大量贷款违约。
金融机构的高风险操作: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次级抵押贷款打包成复杂的金融产品(如抵押支持证券CDOs和信用违约互换CDS),并出售给投资者。这些产品看似安全,但实际上建立在不稳定的贷款基础上,一旦贷款违约,这些金融产品的价值会大幅下跌,导致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遭受重大损失。
利率上升: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连续加息,将利率从1%上调至5.25%。利率的大幅上升增加了购房者的还款负担,导致更多人无法偿还贷款,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的影响广泛,包括:
金融机构损失惨重:
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由于投资次级抵押贷款相关产品而遭受巨大损失,部分甚至破产。
全球经济衰退:
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贫困率增加,资产价格下跌。
政府干预:
为了挽救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措施,包括提供流动性支持、实施财政刺激计划等。
次贷危机的教训深刻,揭示了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金融监管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