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虫(主要是地鳖虫)的养殖方法如下:
饲养方式
池养:主要以池养为主,坑养也是一种方式。池子可以是地下坑或地上式饲养池。
坑养:一般以3米长、2米宽、0.5米深的地下坑为佳,砖石水泥结构,上口用木材做成大纱罩,一侧设置工作人员出入的纱门。坑内填满适合金龟子生活的饲养土,稍高于坑周围地面,防止雨水内灌。坑内可种植马铃薯等块根植物。
饲养土的选择与温度、湿度的调控
饲养土:一般以含腐殖质多的菜园土为好,要求土壤湿度在15%-20%之间。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蛴螬的生长。土壤温度要求在1℃-2℃之间安全过冬,14℃-22℃是生存最适宜的温度,夏季不超过27℃便能安全越夏。
种虫采集
采集方法:可以在偏粘性土质的堆肥中、长年不翻动的烂草落叶堆下、朽木中、木材厂周围的碎木烂树皮堆下、种过花生、土豆、红薯及其他块根作物的田间采集幼虫。
幼虫与中虫的管理
幼虫:孵化后的幼虫连同饲养土放入坑池或盆内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10万只,饲养土深8厘米。幼虫期需添加面粉、豆粉等优质粉料,用量不需过大。幼虫经7天饲养后蜕第一次皮,之后每20天蜕一次皮,分池饲养。
中虫:幼虫经3~4次分池后长成中虫,管理较为粗放,饲料需粗放,能吃饱即可。中虫饲养土的厚度为10~12厘米。
拣雄交配的管理
雄虫羽化:雄虫在蜕第9次皮时羽化,7~10天性成熟,可与20~30只母虫交配。人工饲养者可在雄虫蜕第8次皮后分拣出生长快但未羽化的雄虫,制成干品出售。
养殖设施
水泥池:建好的水泥池子里边生长,池子每层之间的高度为40公分,边沿上要贴上玻璃条或塑料条防逃,也可用塑料盆饲养。孵化期及四龄前在塑料盆内饲养,便于管理。
饲养土的配制
饲养土:以原木锯末为主,加上30%的较松软的腐质土和少量沙土,并用孔径为3-4毫米的筛子过一下。孵化时饲养土的厚度为12-15公分,饲养幼虫的厚度为5-6公分,中虫饲养土的厚度为11公分,产卵虫饲养土的厚度为15-17公分。
喂食与管理
喂食:幼虫出壳后5天开始吃食,需喂部分麦麸、瓜果的花、小青菜、南瓜丝等。麦麸最好用细眼筛筛过后泡制。中虫可直接均匀撒到饲养土表面。
防逃:池子边沿上要贴上玻璃条或塑料条防逃。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地虫的养殖。注意掌握好温度、湿度、喂食量等关键因素,以保证地虫的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