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养殖泥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稻田套养泥鳅
选择稻田: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土壤肥沃的稻田。田埂高40—50厘米,底宽50厘米左右,田埂须夯实。在稻田中开挖鱼沟和鱼溜,设置进排水口并安装拦鱼设施。
放养时间和密度:一般在早、中稻插秧后10天左右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种,粗养每亩放1.5万-2万尾,精养每亩放3万-4万尾。
饲料管理:投喂动物性饵料如水生昆虫、蚯蚓、蛆虫、畜禽下脚料等,以及植物性饵料如米糠、麸皮、饼粕、豆渣等,投饵量以占泥鳅体重的3%-5%为宜。
防病治病: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质清新,适时加注新水。在稻田施肥、施药前要事先检查,保证鱼沟、鱼溜畅通。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田泼洒,注意观察泥鳅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不种稻专养泥鳅
选择场地:每平方米水面投种量以一斤为宜,4-10月为繁殖期。场地应选择水质清澈、无污染的地方,搭建养殖设施如水槽、塑料池或土坑,确保有足够的深度和空间。
饲料管理:饲料包括米糠、蝇蛆、蔬菜、杂草等,每天喂一次。热天应搭棚遮荫或加深水位至60厘米。
繁殖:将种鳅按8:1的雌雄比例放入稻田中,在稻田中放置柳树枝叶、水草等做窝。泥鳅便在此窝产卵孵化,每亩水稻田中可放种鳅100公斤左右。种鳅产卵后,应及时把鳅窝取出来,放入孵化池或大容器中人工控温孵化,水温在25℃左右时,受精卵约2天出苗。
其他养殖方法
池塘饲养法:放养前先清池,池底铺20厘米左右脂泥。水深40—50厘米,施肥培育肥水,然后投放鳅种,每667平方米投2.5—3万尾。投喂人工饵料,如小型甲壳虫类、昆虫、蝇蛆、蚯蚓、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麦麸、米糠、豆渣等。每天投喂量按放养泥鳅的体重计算,一般3月份为10%,4—6月份为4%,7—8月份为10%,9—10月份为4%,11月份至翌年2月不投饵。冬季应增加池水深度,并在池角施人牛、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
水缸养殖方法:适用于水资源不便利的北方地带。用黄色淤泥和粪肥、麦秸混合在一起放在底部,一般30公分的厚度就可以,水深要在30到50厘米,在缸底下面还需要留上一个排水口。
网箱养殖方法:地点可以选择在小河边或湖边。网箱养的方法也不是很难,一般仅需要40到50平方米就可以,但是网箱的四个角一定要用竹杆稳固的插入到底泥之中,同时还需要紧密的贴着泥面。同时,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就是放两捆秸秆作为做人工鱼礁。
建议
选择合适的场地:确保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土壤肥沃。
合理放养:根据稻田条件合理确定放养密度,避免过度放养导致水质恶化。
饲料管理:提供多样化的饲料,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注意投喂量和投喂时间。
防病治病:定期检查水质,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确保泥鳅健康生长。
收获与销售:根据市场行情和泥鳅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捕捞和销售,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