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灰熔点,也称为煤灰熔融性,是指煤的灰分在规定条件下达到一定温度后发生变形、软化和熔融时的温度。由于煤灰是由各种矿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它本身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熔点,而是一个融化的范围。灰熔点的高低与煤灰中不同矿物质(如钙、镁、铁、铝、硅等)的含量有关。
灰熔点可以反映煤中矿物质在锅炉中的动态,预测锅炉中的结渣和沾污作用,因此是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的重要质量指标。根据锅炉的设计要求,灰熔点可能越高越好,也可能越低越好,这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工业上通常用软化温度作为灰熔点的指标。软化温度是指煤灰在加热过程中开始发生显著变形和软化的温度,这个温度通常被用作衡量煤灰熔融性的重要参数。
煤灰的灰熔点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例如角锥法。这种方法将煤灰与糊精混合塑成三角锥体,然后放在高温炉中加热,根据灰锥的形态变化确定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和流动温度(FT)。在工业应用中,软化温度(ST)经常被用来评定煤灰的熔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