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有什么桥

洛森百科 · 2025-01-05 06:45:43

颐和园内的桥梁众多,各具特色,以下是主要的桥梁介绍:

十七孔桥:

位于新建宫门路19号颐和园内,是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全长150米,桥面下宽14.6米,桥面上宽6.56米,高7米。桥身由十七个发券孔组成,正中一孔最大,两侧依次渐小。十七孔桥是一座联拱石桥,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面为抛物线形,呈现长虹卧波的视觉效果。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隆皇帝所撰写。在桥的南端横联上刻有“修蝀凌波”四个字,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桥的北端横联则有“灵鼍偃月”几个大字,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横卧水中如半月状。桥北端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

玉带桥:

位于北京颐和园西堤上,因形似玉带而得名。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玉带桥拱高而薄,形若玉带,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半圆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一轮透明的圆月,四周桥栏望柱倒影参差,在绸缎般的水面上浮动荡漾,景象十分动人。它是颐和园里著名的建筑物之一。玉带桥为清乾隆时建造,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据说,乾隆皇帝每次去西山必从此桥下经过,不仅因为这座桥交通方便,还因为它造型玲珑秀美,深得乾隆帝喜爱。桥头还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题。

绣漪桥:

在颐和园的南如意门内,是颐和园中最南端的桥。是昆明湖和长河的界桥,也是东堤连接西堤的起点。此桥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帝后们从长河水路来颐和园进入昆明湖必经的“大门”桥。设计和建造都十分讲究。桥形精美华丽。此桥和和西堤上的玉带桥是一对“姐妹桥”。玉带桥在昆明湖的西北,是昆明湖的进水口,绣漪桥位于昆明湖的东南,是昆明湖的出水口和长河的起点。两桥的造型相同,只是绣漪桥尺寸较玉带桥略小。绣漪桥为全石结构单孔高拱劵桥。桥身长32.2米,全长44.8米,宽5.8米,桥堍外口宽19米; 由于此桥桥身高,坡度大,上下桥比较吃力,所以在此桥的南侧修建了一座石平桥,以利于人们行走和车辆通行。 近年来由此去西堤的游人日益增多,又把石平桥拓宽,向两侧加建了人行木板桥。大部分游人和车辆都从平桥通过,绣漪桥的荷载大为减轻,对于保护古桥十分有利。但登上古桥向南北两边望去,美妙的景色是在平地上绝对无法比拟的。

西堤六桥:

西堤是颐和园中一道蜿蜒水中的长堤,仿杭州西湖上的苏堤而建,其上建有六座桥亭。其中最著名的桥要数玉带桥,因形似玉带而得名。其余五桥从北向南分别是界湖桥、豳风桥、镜桥、练桥、柳桥。

其他桥梁:

颐和园中还有其他一些桥梁,如南湖岛上的桥、廓如亭附近的桥等,但相比之下,这些桥梁的规模和历史意义不如上述几座桥梁。

颐和园的这些桥梁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游客游览颐和园时不可错过的景点。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