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烂掉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如下:
浇水频率过高
错误做法:很多花友在养护芦荟时,尤其是冬季,会高频率浇水,导致盆里积水,从而出现烂根烂叶的现象。
正确做法:冬季应减少浇水频率,见干见湿,每次等到盆土完全干透后再浇透水,避免叶片上积水。
长期采光不良
错误做法:芦荟需要散射光照,不耐夏季阳光暴晒。如果长期放在采光不良的角落,会导致芦荟烂根黄叶。
正确做法:应把植株放在通风明亮的地方,如阳台窗台或客厅里,保证充足的光照。
温度过低
错误做法:芦荟不太耐冻,一般要保证环境温度在5摄氏度以上,否则容易出现冻伤现象。
正确做法:冬季应尽量保证环境温度在15摄氏度以上,避免低温伤害。
直接喷水到植株上
错误做法:许多人习惯性地将水直接喷洒在芦荟叶片上,认为这样可以增加环境湿度,但实际上这容易造成心烂。
正确做法:浇水时,应直接浇到土壤中,等盆土完全干透后再浇透,冬季温度低于10度时要停止浇水。
不能晒
错误做法:有些朋友误以为芦荟不需要阳光,因此将其长期放置在室内庇荫处,导致叶片徒长、颜色暗淡。
正确做法:除了夏季需要适当遮阴外,其他季节应尽量让芦荟多晒太阳,充足的光照有助于芦荟叶片更加翠绿,还能促进开花结果。
黄泥土栽种
错误做法:使用黄泥土栽种芦荟,这种土壤透气性和排水性差,容易导致积水和烂根。
正确做法:芦荟适宜生长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可以使用营养土、泥炭土、腐叶土混合蛭石、珍珠岩等大颗粒物质配制盆土。
施肥不当
错误做法:施肥过多或过勤,容易造成烧根和腐烂。
正确做法:定期施肥,每月施肥一次,使用复合肥或有机肥料,注意薄肥勤施,避免过量施肥。
病虫害
错误做法:忽视病虫害的防治,导致芦荟根部腐烂。
正确做法:定期检查芦荟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时喷打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处理芦荟烂根的方法:
修剪烂根:
将芦荟从花盆中取出,用消毒后的剪刀或小刀将腐烂的根系全部剪掉,切口往上抬两三厘米,防止病菌蔓延。
消毒处理:
用草木灰或高锰酸钾溶液涂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晾干:
将芦荟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一般需要晾根1周左右,待伤口愈合、干燥皱缩后再进行上盆。
更换盆土:
选择透气性良好的沙质土、腐叶土和煤渣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配制,在盆底铺上一层丝瓜络、小瓦片或陶粒等,以增加排水性。
重新上盆:
晾干伤口的芦荟可以用潮土上盆,上盆后放在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缓苗期间不要浇水,等到土壤干后再浇。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处理芦荟烂根的问题,并促进其恢复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