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螺菌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次培养
培养基准备:使用160公斤水(可加温至30度)和两袋培养基,先将培养基溶解于小容器中,再慢慢加入水中至完全溶解。
接种菌种:将60公斤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并搅拌均匀。
容器与温度控制:将混合培养液灌入透明塑料农膜内,尽量排尽空气,两端系紧。在室外温度适宜(30-34℃)下培养,若温度过低,可用透明塑料薄膜搭建温棚增温;若温度过高,可在桶周围洒水降温或采取部分遮阳措施。
摇动菌液:白天每隔3小时人工摇动菌液一次,使下沉菌种上浮,加快繁殖。
光照: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培养,特别在气温较低时,尽量将水温加热到30度。若连续晴天或气温较高的阴天,3-4天后可培养成熟;若有下雨天或气温较低阴天,培养时间则相对延长,可以采用白帜灯炮补光。
第二次培养
培养基准备:使用800公斤水(可加温至30度)和八袋培养基,按照上述方法溶解和接种。
容器与温度控制:同第一次培养,但可以在已有基础上增加菌种量。
注意事项
培养时间:尽量选择在阳光充足的上午10点开始培养,因为初期8小时对温度和阳光要求最高。
水温控制:对水温要求较高,特别是第一次培养200公斤菌种时,建议采用人工加热,第二次培养数量较大时,有条件可以加热,没有条件可以提前一天准备用阳光晒热。
通过上述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进行红螺菌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