鲮鱼养殖想要获得高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以5-8亩为宜,水深1.2-1.5米,池塘淤泥不宜过深,保持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
清塘消毒
鱼苗放养前3天需做好干塘、晒池,然后用漂白粉2.5公斤/亩进行清塘消毒。
水质管理
鱼苗下塘后5-7天以清水为主,不能用肥水,水位控制在0.6-0.8米。5-7天后可适当施肥,一般鸡粪颗粒5-7.5公斤/亩,全池均匀投放,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正常塘在7-10天内加水一次,水位控制在1.2-1.5米。
鱼苗放养
鲮鱼苗放养前要对塘底消毒,杀菌杀杂鱼。放养密度需根据池塘条件、水质情况、饲料供应等因素合理确定。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出塘规格每公斤120-150尾,亩产300-320公斤。
投饲管理
鱼苗下塘后发塘阶段,以豆浆为主,菜饼为辅,泼浆时分两次投喂。鱼苗培育一周后,待鱼苗上滩,在池滩脚上“种浆”,饲料要投足,使鱼苗健康生长。分塘后鱼苗根据底质肥瘦用有机肥,一般每亩100-150公斤培育红虫作为开口料,后投喂菜饼。一般生产1公斤鲮鱼需1.5公斤菜饼。
机械配置
每个池塘应配备增氧机,如1.5kw的鱼大大增氧机和3kw的微孔增氧机,以及发电机、塘管家和溶氧仪,确保养殖环境稳定,提高水体溶氧量。
定期调水和改底
定期使用菌中缘、藻种和生物絮团包进行水质调控,使用双氧底净颗粒进行底质改良,保持水体清洁和适宜的溶氧水平。
病害防治
鱼苗下池一个星期左右,主要预防“气泡病”的发生,定期使用百虫净和鱼蛙烂皮止血灵进行病害防治,确保鲮鱼健康生长。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鲮鱼的养殖产量和成活率,实现高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