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茸怎么养殖

学个小知识 · 2025-01-05 08:40:27

赤松茸的养殖方法如下:

选址与准备

选择松林下、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对土地进行深翻和整地,以松土和提高土壤肥力。

菌种选择

挑选品质优良、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赤松茸菌种。

低温季节常温车运输,高温季节冷藏车运输,运输中用纸箱或塑料箱包装,确保菌种活力。

培养料准备

培养料以木屑、玉米秸秆、豆饼等为主,要求含有一定量的有机质和水分。

培养料配比可参考以下几种:

木屑40% + 玉米秸50% + 玉米芯10%

干稻草50% + 木屑30% + 干牛粪20%

干稻草40% + 谷壳40% + 木屑20%

玉米秸70% + 稻壳30%

玉米秸40% + 稻壳10% + 木屑40% + 麦麸10%。

建堆发酵

将种植材料混合均匀后预湿1-2天,一边喷水一边翻料,保持湿度在75%±5%。

堆成宽1.5-2米、高1-1.5米、长度根据地块而定的发酵堆,进行自然发酵。

当料堆顶部以下20厘米处温度达到60℃以上,保持48小时以上时,开始第一次翻堆。

重新建堆后用直径5厘米-10厘米的木棒,每隔30厘米自上而下打透气孔。

当料温再次上升到60℃以上时,保持48小时,再翻堆一次,重复2-3次。

每次翻堆时检查培养料含水量,保持含水量在70%左右。

当培养料变为褐色,质地松软,无酸臭味,PH值在5-7时,即发酵结束,需及时散堆降温以备播种。

播种与覆土

将赤松茸菌种均匀撒在培养料上,然后进行覆土,厚度约为3-5厘米。

发菌期管理

菌丝生长过程中要控制好适宜的温湿度以及光照强度。

温度在15~25℃、土壤湿润的条件下最适宜发菌,菌丝生长阶段尽量遮阳。

当温度超过28℃时打孔通风,散热透氧,从而加速菌丝生长。

出菇期管理

水分:20天左右或菌丝生长占栽培基质1/2以上时,根据天气适当喷水,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尽量喷雾化水,不能大水喷浇,以免幼菇死亡,菇体保质期变短。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如湿度过低会导致菇体易开伞,表面龟裂,使品质及产量下降。

温度:出菇期的适宜温度在10~25℃,出菇期要注意光照强度,子实体生长期间需50%~80%的遮阳度。如光照过强,对菌丝有一定的杀伤力,且菇体生长后期颜色发白;若光照过弱,通风透光差,会造成产量低,且易产生杂菌污染。

病虫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调节适宜的温度、湿度避免病虫害发生。

主要害虫有菇蚊、菇蝇、螨类、跳蚤、蛞蝓。

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如及时挖去感染部位,撒少量石灰水盖面)、生物防治(如利用防虫网、防虫板、杀虫灯诱杀)等。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赤松茸的养殖,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