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养殖环境选择
池塘条件: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的池塘,面积10-30亩,坡比1:5,底泥10-15厘米,水深1.5-2.0米。池塘边埂内侧用加厚塑料薄膜进行围拦,进出水口安装双层网片防止逃逸。
水质要求:水质要求“活、嫩、爽”,溶解氧在5.0毫克/升以上,pH值7.0-8.5,透明度50-60厘米。
前期准备工作
清塘消毒:在11月底或12月初排干池水,经冬季冰冻曝晒,早春时使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消毒,用量为120-200千克/亩。
水草种植:清塘消毒后10天种植水草,需要3种以上的水草种群,覆盖率在养殖中后期达到60%以上。2-3月栽种伊乐藻和小黄草,3-5月分期播种苦草,夏季移栽金鱼藻和轮叶黑藻。
螺蛳投放:清明前投放活螺蛳,投放量为150-200千克/亩,全池均匀投撒。
蟹苗选择与投放
蟹苗选择: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蟹苗,规格以每公斤120 - 160只左右为佳。
放养密度:每亩投放蟹苗800 - 1200只,具体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水平而定。
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 - 3月,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饲料投喂管理
饵料种类:包括植物性饵料(如南瓜、红薯、玉米等)、动物性饵料(如螺蛳、河蚌、野杂鱼等)和颗粒饲料。
投喂原则:整个养殖季饵料的投喂应做到“精-粗-荤”,前期以高蛋白配合饲料为主,中期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后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
投喂方法:遵循“四看四定”原则,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水质管理
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质,包括pH值、溶解氧、透明度等指标,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换水管理:高温季节每2-3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控制水温的温差在3℃以内。
增氧措施:晴天中午开增氧机2小时,阴天清晨开机,傍晚不开机,连续阴雨天全天开机。
疾病防治
日常观察:注意观察螃蟹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疾病。
消毒除害:定期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全池泼洒消毒。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中华绒螯蟹,达到高产、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