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闸蟹壳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指南:
1. 选址与准备
选择合适的位置:选择一个水质清洁、环境安静、避风向阳的地方进行养殖。
容器准备:使用一个较大、较深的容器,如塑料桶或玻璃缸,确保容器内部空间足够大闸蟹活动。
2. 水质管理
水源选择:最好使用河水或井水,自来水需要放置太阳下暴晒1~2天后才可使用。
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一般每隔2~3天换一次水,保持水质清洁。
水质调节: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菌美2号、EM神露等调节水质,保持水体生态平衡,抑制有害细菌滋生。
3. 饲料与营养
饲料选择:大闸蟹是杂食性动物,可以喂食小鱼、小虾、蔬菜等。五壳后,河蟹对营养的需求更加旺盛,应注重饲料多样性和投饵科学性,投喂高质量饲料(如蟹黄宝饲料或赛冰鲜)和动物性饵料(如冰鲜鱼)以及植物性饵料(如玉米、黄豆等)。
合理补钙:河蟹五壳期对钙离子和各种微量元素的需求极大,蜕壳期间水体中钙离子含量直接影响河蟹的蜕壳成功率和翻倍率。应定期检测水体硬度及钙含量,适当补充水体钙离子。
4. 环境布置
种植水草:水草是大闸蟹的天然饵料之一,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也是大闸蟹栖息、躲避敌害的场所。主要种植藻类和水草,也可放入适量田螺。
防逃措施:使用拉网拦住防逃,防止大闸蟹逃逸。
5. 日常管理
巡塘:每天早晚各巡池一遍,观察蟹子生长及摄食情况,定期对养殖区水质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温度控制:将温度维持在22~25℃,这是大闸蟹生长的最佳温度。
6. 疾病防治
疾病预防:河蟹五壳后体质相对较弱,易受病害侵袭。应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使用生石灰等消毒剂,保持水体清洁,减少病害发生。
7. 收捕
捕蟹:10月份开始可根据成熟蟹陆续上岸的特点,于夜间捕捉剩余的河蟹。对起捕的河蟹应及时用水冲净淤泥后放入暂养箱中静养2小时以上,让其自行清除鳃部淤泥,防止窒息死亡。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养殖大闸蟹壳,确保其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