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泥鳅的养殖方法如下:
池塘曝晒和消毒
在鳅苗入池前30天进行池塘曝晒,将池塘底部晒成龟背状,以消灭微生物。
挖出底层淤泥,用铁锨挖起底部40厘米的淤泥,集中处理。
使用生石灰消毒,每亩用量1000千克,泼洒后加注新水,一周后放苗。
鳅苗入池
一个池塘只能放置同一规格的泥鳅。
5到6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养100-150尾;7到8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养50-80尾。
根据鱼塘条件适当调整放养量,避免密度过大或过小。
饲料的配制和投喂
使用配合饲料,营养全面,对水质污染小。
饲料分为三种规格,根据泥鳅规格选择合适的饲料。
饲料主要种类包括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
投喂方法:每日固定两次喂养,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保持水深在40至50厘米。
使用增氧设备,确保水中溶氧量充足。
定期检查水质,发现缺氧时及时施肥或更换新水。
疾病防治
使用石灰粉或漂白粉进行清塘消毒。
放养前用食盐水浸洗泥鳅鱼种,杀灭病原菌。
每日观察泥鳅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养殖设施
鳅池建设:选择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池底要有20~30厘米淤泥。
池塘岸要整齐平直,埂内贴塑料膜防止泥鳅逃逸。
水泥池养殖时,池底要铺一层20-30厘米厚的泥土,并进行消毒处理。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嫩泥鳅,提高养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