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的水产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择养殖海区
海湾:选择冬季风浪较小、水流畅通、温暖不易结冰的南面海湾。
底质:底质以适合打撅下石、不易损坏养殖器材的为主。
潮位:潮间带丰浮动养殖一般选择在小干潮线附近的潮位,平均干露时间为1.5-3小时。
水流:紫菜养殖区海水流速每分钟10-30厘米为宜。
营养盐:选择N含量高于50毫克/米³的海区。
海水比重:最适宜紫菜生长的海水比重是1.018-1.022。
养殖筏架的设置
平流式养殖:主要由两条浮梗形成一行,网帘固定在浮梗中间,浮子呈实心圆柱状,用泡沫塑料制成,网帘与浮梗间距保留在20-30厘米。
支柱式养殖:在适合紫菜生长的潮间带涂上设置成排毛竹,将网帘水平张挂,并可调节帘高度。
丰浮式养殖:将网帘固定在短支腿上,成排架在海滩上,随潮汐涨落而漂浮。
采苗
秋季:海水水温下降到29℃以下(最适27℃)时,进行条斑紫菜采苗,一般在9月初至9月中旬。
出苗标准:在100倍显微镜下,网帘的附苗量达到每个视野50个以上壳孢子即达到生产要求。
养成期的管理
小苗期管理:采苗后下海放养至第一次收割的40-45天(紫菜长20-25厘米),主要是提高出苗量,减少杂藻附生。
叶状体期间管理:
促长:每天调节水层,干露时间不少于二小时,适当喷施人尿水或尿素。
保质:适时收割,一般叶状体长到20公分以上时可收割第一次紫菜,以后每隔7-10天收一次。
剪留:第一次收割时适当掌握剪留比例,一般剪出叶状体的二分之一。
除害:防止植物性藻类附生,可将网片在强光下暴晒十二小时后再放下海中;动物性敌害主要在外海性海区比较多,清除方法包括赶、炸、吊药包。
采收
适时采收:一般叶状体长到20公分以上时可收割第一次紫菜,以后每隔7-10天收一次,以保持藻体细柔,加工后成品符合出口标准。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紫菜的水产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科学的管理和细致的关注是提高产量和保证紫菜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