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鱼(通常指的是斑点叉尾鮰)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亲本引进培育
选择正规的鱼回鱼原种场或良种场引进亲本鱼种,确保品种天然、纯正、优良,并进行检疫检验,避免携带病毒。
强化亲本培育,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5龄鱼作为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配组。亲鱼池面积3~5亩,每亩放养60~80尾,约150~200kg,同时搭养少量鲢、鳙鱼种,以改善池塘水质。
亲鱼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积累营养,确保顺利越冬。冬天只要水温在10℃以上,亲鱼尚能少量摄食,须适量投喂一些饲料。
鱼苗培育管理
鱼苗出膜后2~3天进行暂养,暂养池面积1~2m²水泥池较好,每平方米可暂养鱼苗1~1.5万尾,池内需有微流水,2~3天后投喂适口饲料,以轮虫最好,不足时也可投喂人工粉状配合饲料。
鱼苗经5~6天暂养后转入专池培育夏花,夏花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面积较小的土池,水深0.7~1m,先用常规方法进行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
鱼苗下池前用8g/m³硫酸铜溶液洗浴10~20分钟,进行消毒。流水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可放苗8000尾,土池每亩放苗5~8万尾。
鱼苗下池初2~3天不需投饵,以后必须投喂人工饲料,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蛋白质含量为35%~40%。
鱼种饲养管理
鱼种放养前用3%浓度的盐水或5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1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
饲料投喂开始以蚯蚓和鳗鱼饲料为主,逐渐驯喂其它饲料,当长至8~10厘米以上改投含蛋白质30%左右的配合饲料或花生麸、豆饼等。
日投喂量夏秋为鱼体重的5%-7%,冬春为鱼体重的1%-4%。
做好水质管理,一般每星期更换三分之一的新鲜水,保持水质清爽,水色透明度35厘米左右,pH值在7.2-7.5,溶氧3-6毫克/升。
每月每亩施放生石灰10公斤,起调节水质和防病作用。
长吻鮠作为搭养品种时,可同鳗鱼、鳜鱼、加州鲈等混养,每亩放种200尾,但不宜与鲶鱼、罗非鱼、白鲳、鲤、鲫等同是底层鱼混养,避免抢食饲料。
以上是回族鱼养殖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