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雏前的准备
清洁和消毒:在进雏前,对鸡舍、环境、用具进行彻底的清扫、清洗和消毒。可以使用高锰酸钾和甲醛进行密闭熏蒸24小时,然后晾干1周。
温度和湿度控制:育雏室需提前五天试温并生火,确保室内温度达到要求。进雏前鸡舍温度应升至32~35℃,相对湿度不低于60%。
笼具的选择和设置
多层笼育:多采用三层或四层重叠式笼育,每平方米可养1月龄左右的雏鸡30~40只。要注意鸡舍通风换气,保证育雏温度的同时,搞好鸡舍内空气卫生。
笼网连接:确保笼网连接处无缝隙,避免雏鸡腿脚被夹挂或逃出笼外。底网可铺设菱形孔塑料网,防止雏鸡脚爪踩不稳。
饮水器管理:第一周使用小型真空饮水器,第五天开始使用乳头式饮水器,并注意调节出水乳头的高度。
饲料和饮水
饲料:饲料不能太粗,1-10日龄以米粒大小为宜,洒料要薄厚适中,避免浪费和迷眼。1-7日龄饮凉开水,1日龄用0.01%高锰酸钾水自由饮用一天,2-3日龄每天饮青霉素一次,5-10日龄每天饮痢特灵水一次。
饮水器高度:水线高度要合适,眼睛与水线乳头平齐,避免雏鸡饮水时湿毛。
温度和光照管理
温度:雏鸡上笼时,笼内温度应达32℃~34℃,以后每周下降1℃~2℃,最后降至20℃不再下降。夜间温度要比白天高2℃。
光照:育雏期间,每天光照不超过13小时,避免照明死角影响雏鸡发育。
密度和分群
密度:多层笼育密度大,每平方米可养1月龄左右的雏鸡30~40只,要特别注意鸡舍通风换气。
分群:雏鸡在14日龄后,可进行第一次断嘴,同时将鸡群分群,旋转3~4层笼。70~90日龄时,再进行第二次断嘴。
日常管理和卫生
垫料:垫料可用短秸秆、刨花或木屑等,要求质地良好、清洁、干燥,禁用发霉、潮湿的垫料。厚垫料育雏可产生维生素B12,减少鸡球虫病发病。
清粪:每天要消除一次粪便,清粪时注意观察鸡粪变化,保持鸡舍清洁。
通风换气:要特别注意鸡舍通风换气,保证育雏温度的同时,搞好鸡舍内空气卫生。
疾病防治
免疫接种:及时进行免疫接种,避免逃到笼外的雏鸡漏防疫。
药物预防:在育雏期间,适量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育雏的成功率和雏鸡的生长发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