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对虾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养殖场地选择、虾苗挑选、水质调节、饵料投喂和日常养护等。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光照充足的环境建池。养殖场地应具备优良的水质条件,包括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盐度适中等方面。同时,还要考虑交通便利、供电和通讯设施完善等因素。
虾苗挑选
在养殖前要挑选合适的对虾虾苗,要选择生长良好、身体健康的虾苗。与此同时,选择的虾苗体形大小也要接近,为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对虾出现抢食、打架,在投放虾苗前虾苗也要进行消毒。
水质调节
要保证虾池中的海水干净无污染,需要人工调节,在虾池中放入海生的植物和一些浮游小生物,维系虾池内生态平衡。定期更换水,根据实际状况用增氧机增氧。定期对虾池进行清理、消毒和杀菌,确保对虾生存环境干净。同时为了防止病虫害,每隔一周虾池中投入适量生石灰,能起到很好杀菌杀虫作用。
饵料投喂
对虾属于杂食性的虾,野生对虾食谱尤其广,不仅包括小型动植物,还包括浮游生物、微生物等。在提供对虾饵料时,要根据水质、天气以及对虾大小提供合适的饵料。放养后的初期,通常日投喂4次,以后随着对虾增长,投饲料量加大,调整每日投喂次数,下午以后的投喂量约占全天投喂量的60%左右。
日常养护
定期更换水,根据实际状况用增氧机增氧。定期对虾池进行清理、消毒和杀菌,确保对虾生存环境干净。同时为了防止病虫害,每隔一周虾池中投入适量生石灰,能起到很好杀菌杀虫作用。
疾病防治
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pH值、透明度、池水盐度等水质要素。经常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他水质要素的变化。每5~10天测量一次对虾生长情况。可测量对虾体长,也可测量体重,每次测量尾数应大于50尾。定期估测池内对虾尾数,室外大型养虾池,可用旋网在池内多点打网取样测定。
其他管理
在放养前,要对养殖池进行全面的消毒,使用生石灰消毒即可。放养后,要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换水、增氧、调节pH值等,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和适宜。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对虾,提高养殖成功率。建议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和当地环境条件,灵活调整养殖技术,确保对虾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