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鹧鸪仔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饲养方式
鹧鸪可散养也可笼养,一般多采用笼养,笼养可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养殖密度每平方米10只左右,可使不愿交配的母鸪逃避公鸪的追逐,种蛋受精率也较高。
公母比例
产蛋鸪的公母比例以1:4—5为好,能充分发挥公、母鸪的生殖能力,也可减少公鸪相互争斗,种蛋受精率高、破损率低。
光照控制
母鸪180天左右性成熟,公鸪早一个月。母鸪开产前3周增加光照,公鸪比母鸪早2周增光。增光可用电灯,平均每平方米3瓦,灯距地面2米。保证每天共有14小时的光照,增光要求照明均匀,光线稳定。
养殖场地
鹧鸪有平养和笼养两种模式,平养需大家天网,一般网高50-60cm,每平米可饲养15-20只鹧鸪。笼养时,每平方米养殖10只左右,避免母鸪因过于拥挤而拒绝交配。
温湿度控制
1-2周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33℃,3-5周龄室内温度28℃,6-7周龄为26℃,8周龄以后24℃。相对湿度1周龄为60%-70%,1周龄以后为55%-60%。
通风
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要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增加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有利雏鸪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饮水与饲料
鹧鸪在出壳24小时内将0.02%的土霉素加入36℃的凉开水中,让雏鸪饮用。如果雏鸪是从外地引进的,可在饮水中加V-b。头3天以不断料为好,3天后改用食槽,槽要放在灯光下,食槽要错开,相距不要超过1米,饲喂时要少喂多餐,每次添料时以上次饲料吃干净为好。
消毒与防疫
要保持环境与卫生,水槽每天清洗2次,2天消毒1次(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每天上、下午各清扫粪便1次,室内消毒要每周2次,夏季每天消毒3次。定期对鹧鸪苗进行体检,发现病虫害要及时治疗,要加强养殖环境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菌滋生。
分群管理
随着鹧鸪苗的成长,要适时进行分群管理,一般每2-3周进行一次分群,根据鹧鸪苗的生长状况和性别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群后要加强对新分群鹧鸪的管理,确保其健康成长。
光照与通风
出壳后20小时至1周期间需全日光照,1周后为每天16小时。箱底15cm处可悬两只各60W灯泡。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过控制换气扇的数目和时间来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中国鹧鸪仔,确保其健康成长和高繁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