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控是指 环境监测机构运用化学、物理、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环境中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生态等各项要素进行监视、测定,以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的活动。它是环境立法、环境规划和环境决策的依据,也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
环境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
接受任务、现场调查、方案制定、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样品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水质、土壤、固废、噪声、振动、热、光、放射性、电磁辐射以及生物和生态变化。
按目的划分,环境监测可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以及研究性监测。
环境监控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地预测环境变化趋势,为工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工作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并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制订相关的预防措施。
此外,环境监控在数据中心、配电辅控、工业生产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保障设施安全。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环境监控能够实现对污染源及环境质量长期、连续、有效的监测,科学准确、全面高效地管理所辖区域的环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