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麻黄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保水能力较强的沙壤土,切忌粘重的土壤,排灌条件好,地下水位不能过高。麻黄耐贫瘠、耐风沙、耐干旱,怕积水,最适合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高的干旱地区的砂质土壤里。
整地施肥
在种植前,深翻土壤40厘米左右,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千克以上,标准氮肥40~45千克,磷酸二氢钾45千克。整地时要做到深、细、平、实、匀。
播种
麻黄种子极小,带果皮,播前先把带壳的种子先放到脱粒机中碾两遍,去掉果皮,留净种子。种子可以用5℃左右的温水浸泡24小时,待果皮泡软后,用手搓去果皮,多次清洗,然后用高锰酸钾或多菌灵消毒。
播种深度为1.5~2厘米,播后盖2厘米厚的河沙,一般播后10~15天即可出苗。亩播量为300克,株行距为20厘米×20厘米。如果采用地膜覆盖或育苗移栽,效果更好。
育苗
育苗时,每个坑中可放12~15株苗,土埋到根茎2厘米处,用脚踏实,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定植后立即浇水,以保证缓苗所需的水分。出苗后不宜浇水,以免发生病害。
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要保持土壤湿润,及时除草,并在生长旺盛期追施2~4次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注意防治立枯病和蚜虫侵害。
移栽
幼苗在当年秋天或第二年春天都可出圃,移栽时要做好以下工作:选择地势较平坦的中性沙壤土作移栽地块,要求具备排灌条件。秋季或春季深翻整平,亩施1.2吨农家肥,移栽前按设定行距开20厘米深的沟。移栽时注意避免伤根,栽植行距20~40厘米,栽植时按20~25厘米的株距摆好苗,覆土深浅以根茎部埋入土中2~3厘米为宜,保持根系舒展,然后浇水座苗。
田间管理
定植后的麻黄草幼苗,在1个月内要保持土壤湿润,不能受旱。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追施尿素5~10千克,并及时浇水,以防烧苗。及时除去田间杂草,保持田间清洁。
每年中耕除草4次左右,清除杂草4次,保持土壤水分,防止积水。
采割
麻黄一般5~6月为旺盛生长期,9~10月为麻黄碱积累高值期,采收不可在高值期进行。种子直播麻黄在第三年10月底或11月初为宜,收获后长出的再生株每两年轮采一次最佳,采收时应保留3厘米的芦头,以利于再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河麻黄,获得高质量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