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黑鱼的养殖主要包括池塘处理、池塘管理、温室环境调整与优化、放养时间和规格选择、放养密度控制、饲料管理以及病害防治等方面。以下是具体的养殖方法:
池塘处理
清塘消毒:在冬季来临前,清除池塘内1/3的淤泥,并晾晒十天,然后用20公斤生石灰泼洒清塘,以创造一个良好的越冬环境。
注水:注入新水时,每次注入量约三十厘米,逐渐添加,待水中药性完全消失后放入黑鱼。保持水位线在1米5以上,避免水位过低。
池塘管理
水源管理:确保有充足且清洁的水源,水质条件应保持溶解氧含量在5毫克每升以上,pH值介于7至8之间,透明度30厘米以上。
食台搭建:在池塘中搭建铁丝食台,便于投放食物和观察鱼类摄食情况,每亩池塘建1-2个食台。
温室环境调整与优化
水源管理:保证有充足且清洁的水源供应,水质条件应保持溶解氧含量在5毫克每升以上,pH值介于7至8之间,透明度30厘米以上。
清洁和消毒:在放养前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等待至少7天再注入新鲜的水。
放养时间和规格:
大型鱼种(体重超过50克)应在初冬放养。
小规格鱼种(60-200尾/千克)建议在6月或7月放养。
放养密度:
大型鱼种每亩放养4000-5000尾。
小规格鱼种每亩放养6000-8000尾。
饲料管理
饲料种类:包括野杂鱼、浮性颗粒饲料等,粗蛋白含量不低于40%。
投饵方法:每天投喂2次,上午和下午各一次,颗粒饲料在鱼种阶段投喂,成鱼阶段投喂冰鲜小杂鱼等,投喂前必须用药液浸泡消毒。
病害防治
爆发性出血病:内服恩诺沙星+胆汁酸,连用5天;外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对水体、食台、渔具进行消毒。
日常管理:早晚巡视鱼塘,查看鱼体生长情况,及时清理残饵,定期对食台进行消毒,每半月每亩用生石灰15公斤进行全池消毒。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降低水温对黑鱼养殖的影响,提高黑鱼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提升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