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清洁生产
使用低杂质的无毒或低毒原材料,改革生产工艺或更新设备,研究和开发无公害、少污染的生产技术。
宏观调控产业结构,对消耗高、效益低、污染重的工业企业采取关、停、并、转、迁等调整措施。
研制和使用能耗低或采用清洁能源的交通运输工具,逐步淘汰和限制使用落后的交通运输工具。
合理利用能源与资源
加强工业生产管理,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轨道,节能降耗,减少物料流失,回收利用可燃气体、余热、余压。
改进燃煤技术,提高燃烧效率,低硫优质煤优先供给民用,积极开发采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改革燃料构成逐步实现燃气化和电气化。
废弃物处理
对暂无综合利用价值的工业三废要进行净化处理,如采用废气净化和除尘技术来控制烟尘、废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人畜粪便、污水等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医院污水必须经专门的消毒处理方可排放。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改革能源结构,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
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
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
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进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利用气象条件进行排放量的合理分配。
绿化造林
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能吸附大量飘尘,从而净化空气。
法律与监督管理
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环境质量的责任,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公众参与与教育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培养保护环境的道德风尚。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施行,可以有效地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