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河豚的越冬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越冬前强化培育
营养和体质增强:在进棚前,应投喂适量的维生素E、C及抗生素,使养殖鱼在进棚时身体强壮,增强免疫力,降低病菌侵袭的风险。
大棚消毒
彻底消毒:越冬前应搞好大棚消毒,清除越冬大棚内的致病菌,减少鱼体接触病菌的机会。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浓度为100克/米³对养殖池进行消毒。
温度控制
水温管理:进棚时水温不能低于18℃,棚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在寒潮袭击时,应使用锅炉增温,维持棚内水温在12℃~15℃。
日常监测:应经常监测水温的变化,并在寒潮来临前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升温设备能及时运转。当室内水温低于12℃时,要采取升温措施,提高水温至14℃左右,并控制水温波动在1℃~2℃范围内。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在越冬期间,应保持良好的水质,定期检测池水中溶氧、氨氮含量及池水pH值变化。换水时,一次性换掉3/4左右的水,换水前后应调配池中水的温度、盐度等,然后抽掉老水,放入调配池中新水。
间隙充气:保证溶氧充足,充气可增加水中溶氧,间隙充气可节约成本。越冬池中溶氧在充气时间与停气时间之比1:2~4时,水中溶氧仍充足。
密度调整
合理放养:不同规格鱼种越冬时放养密度不一样,规格大则密度相对小,充分利用越冬设施的负荷能力而不超量。一般每平方米水体可放养60克左右的鱼种15尾。
鱼病防治
预防措施:鱼种入池前要进行药浴,清除体表寄生虫,防止受伤个体感染细菌或水霉菌。在越冬期间应以预防为主,一般每隔10~15天,用抗菌素类药物进行体表消毒;亦可每隔15~20天连续投喂含抗菌素的药饵3天,对其进行体内消毒。
及时隔离:对已患病的鱼要及时捞出,隔离治疗,以防鱼病蔓延。
日常管理
投饵:河豚入池后,水温在15~17℃时仍有摄食能力,应定时投喂。投喂湿的颗粒饵料,现做现喂,日投喂量为河豚体重的0.5%~3%,每天投喂1~2次。水温在12℃以下时,河豚食量明显下降,水温在10℃时,河豚基本不再摄食,这时要停止投饵。
清理:池中的粪便、残饵及水表被膜、污物要及时清理,防止污染水质。
倒池换水
定期换水:一般1个月倒池1次,对越冬池彻底消毒。倒池最好是使用邻池,可减少劳动强度,用虹吸法将上层池水吸至消毒好的池子。一般每天吸污1~2次,将粪便、残饵等污物吸到池外,减少水体污染。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管理河豚的越冬过程,确保其安全度过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