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鸡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节粮品种:
选择节粮型品种可以降低饲料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例如,白壳蛋鸡比褐壳蛋鸡饲料消耗更高。
提高整齐度:
整齐度是衡量后备鸡养殖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通过科学管理,如温度、湿度、饲料、密度、免疫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及时将强弱雏鸡分开饲养,对弱雏加强营养,可以提高雏鸡的整齐度,从而确保性成熟时间一致,产蛋高峰高。
合理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要适中,避免因密度过大导致环境条件恶劣,影响育成鸡的整齐度。应根据体重适时进行分群,分为大中小三群,对超重的群体进行限饲,对体重小的群体进行合理补饲,以缩小全群体重差异。
控制体重和胫长:
体重和胫长是衡量后备鸡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在调整体重时,应在蛋白质满足的基础上调整能量摄入,避免能量摄入过高导致超重,也要防止能量摄入不足导致体重过轻。定期抽测体重和胫长,并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确保在开产时体重和胫长能同时达标。
控制性成熟日龄:
性成熟的早晚与环境及遗传有关。合理的光照是控制性成熟的重要措施,一般蛋鸡在12周龄后对光刺激敏感,光照能促进性成熟。应根据鸡种的不同,调整光照时间和强度,避免过早或过晚性成熟。
及时换喂过渡料:
给20周龄的鸡换喂蛋前料,也称过渡料,料中的钙和粗蛋白质含量应符合标准。换料时,应逐渐完成,避免引起拉稀。在产蛋率达到一定比例时,饲料中的钙和粗蛋白质含量也应相应调整。
控制初产体况:
在换料补钙的同时,应抓好群体发育的均匀度,将大、中、小后备母鸡分群饲养,定期调群。避免猛增料或猛减料,以免影响鸡的健康和产蛋性能。
控制圈舍温度和湿度:
蛋鸡产蛋最适宜的温度为18~23℃,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量。湿度应控制在55%~65%,避免过高导致雏鸡出现羽毛污秽、食欲不振等问题。
光照的控制与调整:
后备母鸡一般15周龄进入性成熟阶段,此期间的自然光照逐渐缩短。应根据鸡种的不同,调整光照时间和强度,保证光照时间每日在13~17小时为宜。
供足清洁的饮水:
产蛋鸡每天需要水100~200克,应采用流动水槽供水,每周还可供应2~3次淡盐水,以提高蛋鸡的体质和采食量。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后备鸡的养殖效果,确保鸡群健康、整齐,最终达到高产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