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河蟹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池塘准备
选择水质清澈、水草丰富、阳光充足的地方建池,面积大小根据养殖规模而定,一般3-8亩为宜。
池塘应设有良好的排灌系统,池底为硬质黏土,清除厚淤泥。
池塘周围设置防逃设施,如钙塑板围住堤埂。
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使用生石灰每亩75千克,以杀灭病菌和增加水体钙离子。
选种与放苗
选择优质纯正的蟹种,避免带病、受伤或肢体残缺的蟹种。
放养规格要一致,每亩放养密度约为2500-3200只,具体密度根据水域条件调整。
饲料投喂
饲料以优质颗粒饲料或小杂鱼为主,添加胆汁酸、维生素C等促进蜕壳。
蜕壳高峰期减少饲料投喂量,保持环境安静。
适时投放螺蛳,一般分两次投放,第一次在清明前后,第二次在7月中旬。
水草种植
种植多种水草,如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沉水植物,以及水花生、空心菜等漂浮植物。
水草覆盖率应保持在60%左右,过稀需及时补种或移植,过密则人工清除。
水质管理
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40厘米,适当肥水,使用生物肥料。
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防止青苔生长。
蜕壳期避免使用药物杀灭青苔,以免影响河蟹生长。
疾病防治
定期消毒池塘,使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净化水质。
防止疾病发生,及时捞出病蟹,保持水体清洁。
捕捞与收获
根据养殖情况,采用干塘捕捉或灯光照捕等方法收获河蟹。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养殖活河蟹,提高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