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养殖鸵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与建设
地势与排水:选择地势高、排水便捷、通风良好的区域作为养殖场,地面要铺平沙质土,以便排水和鸵鸟行走。
环境要求:养殖场应避开居住小区和工业区,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噪音干扰。
区域划分:养殖场应有系统分区,包括入睡区、运动区、休息室等。运动区要足够大,以便鸵鸟尽情奔跑。
圈舍建设:雏鸵鸟舍应具备自然通风、提温设备,最好坐北朝南,并含有对应的运动场地。成鸟圈栏高2米,面积在500-800平方米左右,围圈尺寸依据饲养相对密度来定。
温度与湿度控制
保育箱温度:雏鸵鸟的头5日龄控制在32℃-35℃,每周降低2℃-3℃。
湿度控制:湿度控制在60%-70%。
通风与照明:注意通风,6周龄以下的雏鸵鸟夜间照明灯泡用100瓦的白炽灯。
饲料管理
饲料种类:鸵鸟是草食性动物,饲料主要包括粗饲料和精饲料。粗饲料可以选择玉米秸秆、稻草、紫花苜蓿等,精饲料则包括玉米、豆粕、豆饼、大豆粉、预混料等。此外,还可搭配蔬菜和水果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饲料配比:根据鸵鸟的生长阶段和实际情况,合理搭配饲料比例。一般来说,青草和干草的比例可以占鸵鸟饲料的60~70%,谷物和豆类的比例可以占20~30%,蔬菜和水果的比例可以占10%左右。
定时定量:定时定量喂养鸵鸟,避免过饥或过饱。半月龄的鸵鸟,每天喂6次即可。日后,慢慢减少至一天4次或者3次。
饮水管理
雏鸟出壳后:需要在不超过24小时的时间之内喂水,然后才可喂料。
日常饮水:保证饮水干净、卫生,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
卫生与消毒
保持饲养环境的整洁和干燥,定期清理粪便和垃圾,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定期消毒:清除掉养殖场所的粪便、剩余饲料残渣,每天要清洗饮用水器具。
疾病防治
观察鸵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预防疾病的发生。
选种与繁殖
个体选择:根据鸵鸟个体品质直接进行选种,反映种鸟的生产力和育种价值。
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育雏舍要求干燥、卫生,保持良好通风。入雏前进行全面打扫和消毒,温度调至22—25℃,相对湿度50%—60%。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地进行室内鸵鸟的养殖,确保鸵鸟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