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鸡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饲养方式
地面厚垫料平养:在鸡舍地面铺设10厘米左右的垫料,如刨花、锯末、稻壳、麦秸、稻草和玉米秸等,雏鸡从入舍到出售一直生活在上面。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设备投资少,残次品率低,但缺点是肉鸡易感染肠道疾病和球虫病,会增加药品费用。
网上平养:在离地50-60厘米的高度上架设网架,用圆竹竿或木条制成网床,上面铺上塑料网或铁丝网,鸡群生活在网上。这种方式设备投资较高,但可以显著降低鸡群疾病发生率,减少医药费用,且鸡舍内环境容易控制,节省垫料费用。
笼养:从雏鸡到出笼阶段一直采取笼养形式,通过转层、转笼的形式分群饲养,提升鸡舍利用率,节省饲养资源,有效控制病虫害蔓延,但投资成本较大。
饮水管理
雏鸡入舍后要先饮用20℃左右的含糖量5%的糖水,2-3小时后才能开食。第一周内雏鸡饮水的温度应在20℃,并加入一定量的可溶性维生素,如速补-14、电解多维等。饮水器数量要够用,摆放均匀,高度随雏鸡生长逐渐调整,保持与鸡背同一水平,防止饮水外溢,保持垫料干燥,每天清洗和消毒1-2次。
饲料管理
黄鸡的生长需要高能量、高蛋白质的饲料,营养成分要齐全。饲料分为育雏阶段和育肥阶段,育雏阶段饲料一般用粉料或加工成碎粒,育肥阶段饲料最好用颗粒饲料。采用自由采食方法,1-3日龄每隔2-3小时喂料一次,4-28日龄每隔4小时喂料一次,29日龄后每日加料4次。每次给料时要控制给料量,使每只鸡能吃饱,还有少量余料。
环境管理
雏鸡1-2日龄所需温度为32-34℃,此后每过一周环境温度可下降3℃,到5周龄后环境温度以20-21℃为宜,最低不得少于16℃。育雏期鸡舍内保持56-70%的湿度,防止雏鸡脱水,两周后湿度控制在55-60%。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及时排除鸡舍内污浊空气,氨气量不应超过20ppm。3周龄开始逐渐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时间,5周龄后应以通风为主。
光照管理
通常1-2日龄用24小时光照,3日龄后每天光照23小时,夜间关1小时保持黑暗。光照强度在育雏期的第一周要强一些,每平方米地面2-3W,第二周后的每平方米0.75W。注意观察鸡的行为精神、采食、粪便、呼吸等状态,发现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措施。
密度管理
饲养密度通常以出售时的每平方米载鸡数来计算。地面厚垫料平养方式时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1-14羽,网上平养方式时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4-16羽。保证每只黄鸡在不同生长阶段都占有必要的地面面积和食槽、饮水位置。
卫生防疫措施
实行"全进全出"制,同一栋鸡舍或鸡场一次只进同一批雏鸡,饲养同一日龄鸡,并且在同一天全部出场。做好消毒工作,定期清理消毒鸡舍周围的环境,加强垫料管理,保持垫料干燥、无霉变。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在饮水或饲料中预防性投药。
气候变化管理
注意气候变化,特别是冬季要注意保暖,防止冻死鸡。及时将死鸡清出鸡笼,防止细菌等微生物滋生。在幼鸡长大之后,要适当给予自由,进行适当性的放养。
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小黄鸡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