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野鸡仔需要从环境因素、饲养用具、饲养管理、饲料选择以及卫生防疫等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殖方法:
环境因素
场址选择:选择地势高燥、砂质地、排水良好、地势稍向南倾斜的地方。山区应选背风向阳、面积宽敞、通风、日照、排水均良好的地方。雉鸡场应建在肃静、安全的地方,远离居民区、工厂、主要交通干道。
环境调控:室内养殖阶段要保持温度在25-30℃之间,湿度控制在50%-70%之间,保持良好的通风性。山地放养时要有足够的空间和树木,提供自然的栖息环境。
饲养用具
孵化设备:可采用家鸡电力孵化器。
育雏设备:包括育雏网架、保温灯等。
饲养用具:饲料桶、饮水器(塔式和方盘式或自动饮水装置)。
饲养管理
饮水:雏鸡出壳后的24-36小时内,在饲料中添加熟鸡蛋,拌匀后饲喂,之后提供常温饮用水。
开食:雏鸡出壳7天内自由采食,7天后改用食槽喂食,每天喂5-6次。
光照:初期保持昏暗,一个月后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促进夜间采食。
饲养密度:5-10周龄每平方米6-8只,11周龄每平方米3-4只,按雌雄分群饲养。
卫生防疫: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卫生清理,预防疾病的发生。
饲料选择
饲料种类:小米、玉米、麦麸、蔬菜、牧草、稻谷、蝇蛆等。
饲料形式:可以打成粉状或颗粒状,方便雏鸡进食和消化。
具体养殖步骤
雏鸡期:温度控制在20-35℃之间,保持良好的通风,灯光昏暗,每天喂6-7次。
育成期:5-10周龄每天喂4次以上,11-18周龄每天喂3次,注意降低光照强度,避免啄癖。
脱温:30日龄左右进行脱温,结合分群疏散密度,使饲养密度达到每平米2-3只。
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养殖野鸡仔,提高养殖效益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