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区养殖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和技术要点:
生态养羊
利用山区天然的青草资源,无需额外饲料,羊肉品质更高。
羊圈可建在半山坡,地势平坦,面积120~150平方米,四周设置排水沟。
羊圈搭建可使用直径8~10厘米的杂木或毛竹,建成两层楼式结构,上层用于休息,下层用于清除粪便和通风换气。
母羊繁殖养羊
购买种羊进行繁殖、育种和育肥。
白天放牧,晚上补充精饲料,加快羊的生长速度。
繁殖出的羊羔继续养大,育肥后供食用或销售作为种羊。
疾病防治
山羊易患肠胃病和呼吸道疾病,可用食盐加竹叶青蛇泡水进行防治。
在羊圈内挂竹筒,筒内盛20%的食盐水,放入竹叶青蛇,让羊自由舔舐。
饲养技术要点
选址要高于地面,避免积水,防贼风。
定期驱虫,保证清洁饮水。
适当添加精料,特别是在育肥期。
羊舍内要通风和保温,防止羊只受凉生病。
杂交繁育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进行杂交,如波尔山羊、黑山羊等。
杂交后出生的羊羔生长速度快,育肥周期短,出肉率高。
利用资源优势
山区有丰富的草场和秸秆资源,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养殖。
推广半放牧半舍饲的养殖模式,降低成本。
四季饲养管理
春季:放牧、补饲、啖盐、饮水、接春羔、管理冬羔等。
夏季:放牧、啖盐、饮水、管理春羔、冬羔断奶、公羔去势、抓绒、剪毛、药浴等。
秋季:放牧、补饲、啖盐、饮水,防止受凉。
冬季:放牧、补饲、啖盐、饮水,保暖。
养殖场建设
选址要求水源保护地附近,地势高燥,通风凉爽,冬暖夏凉。
羊舍内部要划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及废物处理区,各区界限清晰。
羊舍设施要包括妊娠母羊栏、哺乳小羊栏、肉羊栏,并设置草架和饲料槽。
通过以上模式和技术要点的应用,可以在山区有效地养殖羊,提高养殖效益,并降低疾病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