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菇的养殖方法如下:
培养料配制
材料:需要稻草、干牛粪、饼肥、化肥(如过磷酸钙和复合肥)、生石灰和轻质碳酸钙。
比例:稻草和牛粪的比例通常为1:1,具体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添加物:加入牛粪和锯末总重量0.3%的碳酸氢铵、2%的磷酸二氢钾、约2%的生石灰(根据质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匀后pH值为7.5~8)、2%的轻质碳酸钙。
水分:混合均匀后加水,使水分含量达68%~70%。
建堆发酵
堆肥:将混合好的培养料建高1米、宽1.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后插入温度计。
翻堆:当温度上升到75℃左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之后每隔一定时间翻堆一次,翻堆时加入适量的石灰水以保持pH值,并适当打孔通气。
二次发酵:栽培料进棚后用高温水蒸汽进行二次发酵,温度58—60度,维持24小时,然后逐渐降到50度,维持48—72小时。
播种
播种时间:在二次发酵完成后,待料温降至28℃以下、料内无氨味时进行播种。
播种方法:将培养料铺15~20厘米厚,然后进行播种。
培养与出菇
温度控制: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4℃-32℃,最适温度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5℃-25℃,最适温度14℃-18℃。
湿度控制: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16%-20%。
通风与光照: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85%-95%,需要良好的通风条件,子实体在阴暗环境下长得更好。
采收
采收时间:当子实体长得洁白肥大时进行采收。
采收方法:轻轻掀开覆盖物,用剪刀将子实体剪下,避免损伤菌丝体。
以上是牛粪菇养殖的基本步骤,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注意观察温度、湿度和菌丝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