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公鸡的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育雏期管理
公母分饲:在育雏期对种公鸡进行细致的管理,并有效控制公鸡的体重。
饲料管理:饲料量要根据饲养标准灵活计算,1~7日龄使用料盘,1周后使用料桶,高度根据公鸡背高调整。断喙日龄一般控制在6~8日龄,断喙前后应添加多维素减少应激。
光照管理:光照时间和强度要适当延长,以促进公鸡的采食和体重增加。断喙后光照强度可以晚一点降低。
限饲:从4周龄开始对种公鸡实施限饲方案,控制体重在母鸡体重的130%~140%。
饲养密度与料位
饲养密度:根据鸡群的发育情况及时调整饲养密度,特别是在4-9周龄时,控制在3-5只/㎡。
料位:料位应每周进行调整,观察鸡群采食情况,避免料位过多或过少。
温度与湿度
温度:育雏期要保持鸡舍温度在30-37摄氏度之间,进鸡后逐步降温至30摄氏度左右。
湿度:保持鸡舍内干燥,及时清理水槽,防止潮湿。
通风与消毒
通风:中午天气好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消毒: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预防疾病。
疾病预防
疫苗:进鸡后及时进行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球虫病和传染性法氏囊疫苗的接种。
药物: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防止应激。
调教与放养
调教:通过哨声训练鸡只形成条件反射,便于傍晚返回鸡棚补饲和饮水。
放养:雏鸡体重达到一定标准后,逐步进行放牧,注意天气变化和天敌防范。
其他管理
剪冠:为防止鸡冠发达影响采食和活动,可在育雏早期对种用公雏进行剪冠。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提高幼年公鸡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为后期育肥和配种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