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蟹的养殖主要包括蟹苗培育、成蟹养殖以及水质管理等多个环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殖方法和建议:
蟹苗培育及挑选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并设立防逃设施。
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每天投喂饵料2~3次,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和争饵生物的多寡。
挑选蟹苗时,应选择体质健壮、附肢齐全、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蟹苗,避免购买受过药物残留毒素毒害的蟹苗。
成蟹养殖
移植水草: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的多少。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或水泥板,视各自情况而定。
池塘条件: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通气性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厘米,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坡比一般在1:1.5以下。
清塘消毒:一般在放苗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厘米为宜。
水温控制:搬运河蟹尽量保持原温,减小温差,苗种温差应小于2℃,成体温差小于5℃。蟹池栽植水草的面积要求占全池面积1/3~1/2,以利于控制水体温度,防止河蟹性早熟。加注新水不能过快过急,温差不要超过3℃。
放苗:放苗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和养殖技术水平而定,一般每亩投放蟹苗800 - 1200只。
水质管理
螺蛳投放:蟹苗第一次蜕壳后开始投放螺蛳,至8月份分4批次,共投放螺蛳1.3万kg,分批投放时间可根据塘口水质、水草等情况决定,每批投放量为每667 m2投放100~150 kg。
水质要求:水的pH值应保持在7.5 - 8.5之间,溶解氧含量在5毫克/升以上。定期检测水质,根据水质情况进行换水,一般每周换水1/3 - 1/2。同时,可以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伊乐藻、苦草等,水生植物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能为螃蟹提供栖息和蜕壳的场所。
投喂管理
螃蟹的投喂要遵循“四看四定”原则,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饲料应以优质的颗粒饲料、冰鲜小鱼、黄豆为主,适当添加一些草类食物。
其他管理
螃蟹是群居动物,最好几只一起饲养,这样成活率比较高。
清洗螃蟹时,要用手固定螃蟹,再用牙刷沾点沐浴露或肥皂轻轻刷洗,死角处要轻轻拉住蟹脚刷,刷好后用水冲干净。
螃蟹刚到陌生环境时,脾气较倔,应先饿几天,再用镊子夹取食物在它嘴前晃一晃,诱使其进食。
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江蟹的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水质管理和温度控制,以确保江蟹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