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的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光照控制
鹧鸪的性成熟时间不同,母鸪约180天,公鸪约1个月。
母鸪在开产前3周增加光照,公鸪提前2周增光。
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3瓦,灯距地面2米,保证每天共有14小时的光照。
湿度控制
孵化前期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65%。
孵化中期湿度为55%~60%。
孵化后期湿度提高到65%~70%。
饲料需求
饲料应营养全面,粗蛋白质含量18%,并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饲料配方示例:玉米粉53%、小麦粉12%、豆饼15%、鱼粉10%、骨粉2%等。
每日定时饲喂,保证全天有料,任鹧鸪自由采食,同时保证有充足饮水。
饲养环境
鹧鸪胆小,需要环境安静,不能放入其他动物。
每个户外围栏放入饲料进给箱,方便喂养。
保持产蛋种鸪室清洁、空气新鲜,产蛋期间不滥用药物。
饲养密度
商品鹧鸪养殖密度以20~30只/㎡为宜,种鸪养殖密度以10只/㎡为宜,最大不超过15只/㎡。
编组公母比例按1:4/组,笼可养2~3组/㎡。
饮水
确保鹧鸪饮水充足、清洁,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时。
消毒与防疫
保持环境与卫生,水槽每天清洗2次,2天消毒1次。
每天上、下午各清扫粪便1次,室内消毒要每周2次,夏季每天消毒3次。
预防接种,至少免疫两次新城疫疫苗。
日常管理
饲养方式有散养和笼养,笼养可立体养殖,节省占地面积。
鹧鸪喂食要有一定的规律,一天两次,间隔10小时最佳。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各种对鹧鸪有干扰的因素。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鹧鸪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