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蚯蚓的方法如下:
选田与培田
选择水源方便、交通便利、通风向阳的水田或肥沃土壤,面积3-5亩为宜。
田间平整,清沟,做田间工作路。
蚯蚓田内沿田埂边缘和标准块周围开挖30厘米深环形沟,并按进、出水口设置5%的坡度,以便蚓田中的水能排放干净又能保障蚓田土壤适当的湿度。
蚓田内培养基要耙平,不使蚓田沟内出现没有水循环的死角。
引种与接种
南方一年四季都可以引种接种,但以春夏接种为好。
水蚯蚓的种源在全国各地都不缺乏,城镇近郊的排污沟、畜禽饲养场及屠宰场的废水坑及皮革厂、糖厂、食品厂排放废物的污水沟等处,天然水蚯蚓比较丰富,可就近采种。
采种蚓可连同污泥、废渣一起运回,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蚓卵,运回后应立即接种。具体做法是:接种前切断进水和出水,培养基表面保持2-3厘米的水,然后将采回的蚓种均匀洒在培养基表面,每平方米接种约1小时后水蚯蚓钻入泥中,然后让培养基表层水自然风干即可。
饵料与投饲
水蚯蚓主要取食泥中的有机腐屑,特别爱吃具有甜酸味的饵料。
畜禽粪、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是它们的主要饵料源。
一般选择来源广泛的猪粪,猪粪可以不经过发酵工序而直接投喂水蚯蚓,因为经过发酵的粪肥中的许多营养物质被转化成水和无机盐,水蚯蚓没有利用这些无机盐作为营养源,因而长势弱,生产成本也高。
建池与培池
养殖池应建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如城郊生活污水沟旁的零星空地、小溪、河流旁、鱼场的渗漏水集散地等。
蚓池宜建成长10-30米、宽1-1.2米、深0.2-0.25米的长条形,也可建成曲流形、环流形等形状。池底最好铺上石板或铺上“三合土”(硬底池可不处理)。
设进、出水口且各水口要安装好防逃设施。
培养基的底料可选用富含有机质的污泥(如鱼池底部的淤泥、污水沟边的黑泥等),并掺进适量的疏松物(如甘蔗渣等)、有机物(牛粪等)。往蚓池装填培养基的程序是:先在池底铺垫一层甘蔗渣或其他富含糖分的纤维物,每平方米用量为2-3kg,随即铺上一层污泥使总厚度达到10-12cm,加水淹没基面浸泡2-3天后施基肥,每平方米用猪、牛、鸡粪共10kg。接蚓种前再在表面铺一层厚约3-5cm的污泥,撒上一层经发酵处理的麸皮、米糠、玉米粉等混合饲料,每平方米用量为150-250g,最后加水使培养基面上有2-5cm的水层。这时就可引来水蚯蚓种进行接种了。
引种与接种
每年秋季,当气温降至28℃左右时即可引种入池。
水蚯蚓的种源在城镇近郊的排污水沟、畜禽饲养场及屠宰场、糖厂、食品厂排放废物的污水沟等处比较丰富,可就近采种。
接种工作比较简单,即把采运回来的蚯蚓种均匀地撒在蚓池的培养基面上。
饲料与投料
水蚯蚓特别爱吃具有甜酸味的饲料。
牛粪、鸡粪、猪粪、麸皮、次粉、玉米粉、米糠、糖糟等饲料效果较好。
为了提高饲料和肥料的利用率,所投喂的粪肥、饲料均应充分腐熟、发酵。
管理
保持微流水,以使水质清新,溶氧量较高,加速代谢产物的散逸,增加蚯蚓的摄食生长。一般水流的流速以2到8厘米每秒为度。速度不能太快,如太快水流会冲走营养物质和蚓茧,影响产出。
采收
可在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