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养殖开花的方法如下:
环境选择
菊花喜欢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土壤要求疏松、排水良好,以沙质壤土为佳。菊花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佳。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一般在春季进行,将收集到的菊花种子进行处理,去除杂质后,用清水浸泡2-3天,然后播种在准备好的土壤中,覆盖一层薄薄的有机肥料,最后浇透水。种子发芽后,需要适当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促进菊花的生长。
扦插繁殖:一般在夏季进行,将菊花的茎段切成10-15厘米长的段,每段保留2-3片叶子,然后插入土壤中,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施肥
菊花生长期需要定期施肥,一般每隔10-15天施一次肥。在菊花开花前,可以适当增加磷、钾肥的使用量,以促进花骨朵的形成;在菊花开花期间,可以适当减少氮肥的使用量,以防止花蕾过大而影响观赏效果。
可以使用专用的有机液肥,兑水稀释1200倍使用,半个月左右浇1次,简单方便。
浇水
菊花浇水应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生长旺季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开花前要加大浇水量,可与施肥相结合,肥水逐渐加浓。冬季以后花枝基本停止生长,植株水分消耗量明显减少,蒸发量也小,须严格控制浇水。
修剪
菊花需要定期修剪,以保持植株的整洁美观。当菊花植株长至10多厘米高时,即开始摘心,只留植株基部4-5片叶,上部叶片全部摘除。待长出5-6片新叶时,再将心摘去,使植株保留4-7个主枝,以后长出的枝、芽要及时摘除。最后一次摘心时,要对菊花植株进行定型修剪,去掉过多枝、过旺枝及过弱枝,保留3-5个枝即可。
病虫害防治
菊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如蚜虫、红蜘蛛等。在养殖过程中,需定期检查植株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温度控制
菊花是一种耐寒性较强的植物,但在冬季低温时仍需注意保暖,当气温降至10°C以下时,应及时将菊花移入室内或搭建简易的保温设施,以防止植株受冻。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菊花并使其开花。注意定期施肥、浇水、修剪和病虫害防治,以及适当控制温度,是菊花健康生长和开花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