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粘性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粘接工况:
初粘性是体现胶粘剂工艺性性能的重要指标,与所需的粘接工况有直接关系。例如,汽车粘接风挡玻璃时,由于固化速度慢,需要聚氨酯胶有很强的初粘力,以防止在固化过程中风挡玻璃脱粘。
增粘树脂:
增粘树脂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初粘性和剥离强度。增粘树脂的加入能够降低压敏胶的弹性模量,使橡胶相的黏度下降,从而产生初粘性。研究表明,随着树脂比例的增加,体系的表观黏度降低,初粘力增加;当表观黏度达到最低值时,初粘力达到最大值。此外,树脂的软化点越低,达到极值所需的树脂浓度越大。
软化油:
对于自粘防水卷材,软化油的用量及种类是影响初粘性的重要因素。软化油的添加量增大,可以改善自粘卷材的初粘性,但过多的软化油可能会导致初粘性随时间降低。
温度:
胶水的粘度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会导致液体分子间间距增大,分子间吸引力减小,内摩擦力减小,从而使粘度降低。因此,胶黏剂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使用,以保证其初粘性。
测试方法:
初粘性的测试方法也会影响其结果。例如,钢球滚过胶粘带粘性面的测试方法可以评估初粘性的大小。
胶黏剂成分:
胶黏剂的成分,如SI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嵌段比和SI含量,以及分子量,都会影响初粘性和持粘性。例如,SIS的嵌段比增大时,初粘性会降低,而持粘性会增大;分子量增大时,初粘性会降低,持粘性会增大。
应用方式:
胶水的使用方式,如斜面倾斜角度和钢球的质量,也会影响初粘性。例如,斜面倾斜角度增加时,贴剂膏药的初粘性会降低。
综上所述,初粘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粘接工况、增粘树脂、软化油、温度、测试方法、胶黏剂成分以及应用方式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胶黏剂和工艺条件,以获得最佳的初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