鳅类的养殖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殖方式:
稻田养殖方法
田塘式:在稻田内挖相应的鱼溜或鱼沟,布置成“十”或“井”字型,宽度约35厘米,深度20到30厘米。
沟溜式:在稻田内挖鱼沟,用于栖息,宽度约35厘米,深度20到30厘米。
水缸养殖方法
适用于水资源不便利的北方地带,使用闲置院子或田地,底部放黄色淤泥、粪肥和麦秸混合物,水深30到50厘米,缸底设排水口。
网箱养殖方法
适合小规模养殖,地点可选小河边或湖边,水流缓慢更好。网箱面积40到50平方米,四角用竹杆插入底泥并贴泥面,放置秸秆作为人工鱼礁。
池塘养殖方法
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设防逃设施。放养前进行清塘消毒,每亩放养30-50公斤泥鳅苗种。
水质管理:池水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20~25厘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溶解氧2毫克/升以上。定期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饲料投喂:投喂人工饵料如蝇蛆、鱼粉、猪血粉等,每天投喂3次,投喂量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和摄食情况进行调整。
日常管理: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检查,观察水质变化和泥鳅的摄食、活动情况,并做好防逃工作。
疾病预防: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每公斤饲料添加抗生素、三黄粉和维生素C,拌匀投喂。
塑料大硼水泥池养殖方法
池深1.2-1.5米,距池底30厘米处设排水口,并安装防逃设施。放养前进行清整消毒,施畜禽粪肥,保持水体透明度15-25厘米,每周换水2次。
繁殖管理
泥鳅2龄性成熟,4—8月份为繁殖旺季。选择体质健壮的亲鱼,按雌雄1:3比例放入池中饲养。在繁殖季节制作鱼巢,让亲鱼产卵,并进行孵化和苗种培育。
以上是鳅类养殖的一些常见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可根据养殖条件、资源情况和养殖经验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