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配方
稻草80% + 干牛粪12% + 石膏粉3% + 石灰粉3% + 过磷酸钙2% 。金针菇废料60% + 玉米心20% + 玉米粉1% + 麦麸15% + 石膏1% + 石灰2% + 过磷酸钙1%
。
玉米心80% + 麦麸15% + 石膏1.5% + 石灰2% + 过磷酸钙2%。
装袋接种及培养
1. 培养料均匀拌料后调至含水量为65%左右,按常规方法堆制发酵。
2. 采用23厘米X45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按3层菌种2层料平菇播种方法进行装袋接种,接种量为10%-15%。
3. 装袋上下松紧一致,置于23-25摄氏度的培养室发菌培养,注意调节温度,通风换气,30-35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覆土及出菇管理
1. 在塑料大棚内或野外露地作畦,挖0.9-1米宽、20-25厘米深、长度不限的畦床。
2. 将发好菌的菌袋膜全部脱去,菌筒横向切开,分为二,断面向下竖直放置,筒距2厘米左右,并用营养土填充,浇足水分,表面再覆3-4厘米营养土,喷雾状水浇透。
3. 温度在12-24摄氏度,相对湿度为85%-90%,10-15天左右开始有原基出现,20天左右子实形成,长至七八成熟即可采收,一般可采3-4潮菇。
栽培技术要点
季节:
以秋、冬、春为主,夏季应选择葡萄园、果林荫地或增设遮阳棚。
栽培技术:
稻、麦等整草整秸秆料,采用“免浸泡法”生料露地栽培,将草秸3%石灰水喷洒润湿后,直接铺在地里,铺草秸干重约20千克/平方米,撒播菌种3千克,罩盖弓膜任其生长,可采鲜菇30千克~40千克。
其他注意事项
温度: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18~25℃,出菇温度最适温度16~26℃。
湿度:
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为65%,空气湿度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覆土湿度因土质不同灵活掌握,一般在20~40%。
酸碱度:
PH7-9即可,属中性偏碱性。
光线:
菌丝生长不需光照,子实体生长一定要有散射光。
通风:
鸡腿菇呼吸能力较强,需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注意通风但不要太大,防止热风进入蘑菇房。
遮阳:
在生长过程中注意光照的控制,可以使用遮阴棚,保证不透光即可,然后可覆一层塑料膜,防止雨天漏水,保持75%的湿度。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养殖鸡肉菇,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优质的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