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黑鱼时,训练和日常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以下是一些关于训练和管理的建议:
摄食训练
初期训练:使用人工配合饵料,从小进行摄食训练。初期可将蚯蚓或鱼虾肉糜投放到食台上,将食台吊在水面下20厘米处,引诱鱼苗摄食。待鱼苗习惯于上食台摄食后,再逐渐增加配合饵料。在摄食训练中途不要投喂活饵,以免影响训练效果。
定时投喂:每天投喂两次,上午10时和下午3时。一般鱼种放养5天—7天后就能全部浮到水面抢食。投喂时要仔细观察食台附近黑鱼吃食情况,如食台附近黑鱼少、抢食不激烈时,表明鱼已吃饱,可以停止投喂。
日常管理
早晚巡视:早晚巡视鱼塘,查看鱼体生长情况,及时清理残饵,定期对食台进行消毒。每半月每亩用生石灰15公斤,对水化浆全池。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透明度不超过30厘米时便可换水。黑鱼浮头便代表水质不佳。水温应保持在16-30℃,最低不能低于12℃。
增氧:黑鱼是肉食性鱼,喜食水里的小动物,排泄物多,容易使池塘水变肥,导致浮游生物繁殖,使水中缺氧。因此要每天早晚进行巡池,细心观察黑鱼摄食和活动情况,可以在池塘中放入一个增氧机,为黑鱼提供氧气。
饲料喂养
饲料选择:黑鱼是肉食性鱼类,可以投喂小鱼、小虾、鱼粮等。也可以使用含有骨粉、鱼粉的人工饲料,每天投喂2次。
投喂原则: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时间、位置、质量和数量。避免单一食物造成营养缺乏,根据黑鱼的生长阶段和天气情况调整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疾病预防
保持清洁:保持鱼缸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定期使用消毒剂对鱼缸进行消毒,但需注意使用方法和浓度,以免对鱼儿造成伤害。
观察与治疗:平时多观察,早发现早治疗。常见的疾病有出血病、皮肤腐病、疥疮病等。用药要谨慎,最好在兽医指导下进行。
通过以上训练和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黑鱼的养殖效益和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