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鳊鱼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放养准备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干净清澈、排水换水方便、无生活污水排入的池塘。池底应有微沙泥,面积根据放养数量决定,池塘水深不得低于2米,适宜少量或没有淤泥。
使用生石灰泼洒整个池塘,杀死池塘中潜在的病原体和其他野生小鱼,减少疾病发病率。然后将池塘暴晒一周,注入干净的水至少一米,再放养鱼苗。
鱼苗放养
选择表面无伤口、生长良好、体质健壮、鱼体丰满的小鱼苗,规格控制在8-225px左右。
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苗后再放入池塘。养殖鳊鱼时,可以混养少量的鳙鱼、鲫鱼等,一般一亩池塘的饲养密度在1200尾左右,再放入100尾左右的鳙鱼和300尾左右的鲫鱼,以促进鳊鱼的良好生长。
日常管理
每天至少早晚两次巡查,观察鱼群的生长情况与摄食情况,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应对。
适时为池塘增氧,特别注意天气、水质和鱼的活动情况,避免鱼群出现浮头现象。
保证鱼塘水的深度与清澈,适时换水,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虽然鳊鱼抗病力较强,但仍需以预防为主,在放苗前把好清塘和鱼苗消毒关,有效减少鱼病发病率。
饲养管理
鳊鱼和草鱼食性相似,主要以草为主或投喂人工配制饲料,每天投喂两次。
草料建议使用浮萍,浮萍细小嫩,鳊鱼喜食。也可投喂花生麸、麦麸和玉米粉等人工制成的颗粒饲料,投喂要定时、定点,让鱼群吃饱为主。
保持水质透明度在25-30厘米,水质pH值在7.6-8.5之间。
在养殖旺季(6月至9月),要注意换水,观察天气变化,正确使用增氧机设备。在阴雨、无风、闷热的天气,每天早上要开增氧,发现鱼浮头缺氧应及时灌水和开增氧。
繁殖与苗种培育
鳊鱼一般2~3龄达性成熟,产卵期为5~6月,多在夜间产卵,最适水温为20~29℃。
人工繁殖时,可以采取自然产卵或人工催产方法,将受精卵脱粘后进行流水式人工孵化。
鱼苗孵出2~3天后,逐渐脱离鱼巢自由活动,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初期喂瓢莎、小浮萍和豆饼浆等,以后喂紫背浮萍、轮叶黑藻或切碎的新鲜旱草等。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淡水鳊鱼,提高养殖成活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