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鲳的养殖主要包括池塘条件、水温控制、放养密度、饲料选择、饲料投喂、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以下是具体的养殖步骤和建议:
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蓄水深度在1.5米以上。
投放鱼种前15天用茶麸30~40千克/亩或生石灰60~75千克/亩全池泼洒清塘。
池塘应安装增氧设备,如叶轮式增氧机,并保持水质清新,避免污染。
水温控制
淡水白鲳属暖水性鱼类,生长适温为15~30℃。
水温低于12℃或高于36℃时都会影响其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养殖过程中需要搭建防寒棚,特别是在冬季。
放养密度
根据池塘条件和养殖经验,通常每亩放养3厘米左右的红鲳鱼夏花鱼种1500尾,搭配鲢、鳙、鲤、鲫等150尾左右。
放养密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避免过密导致水质恶化。
饲料选择
饲料要求不高,粗蛋白在25%以上即可。
可以选择花生饼、菜籽饼、糠饼、酒糟、麦麸等,也可以选用畜禽饲料粪便或全价配合饲料。
饲料应混合投喂,以保证营养均衡。
饲料投喂
饲料应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放。
水温20℃以上时,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5%,分上下午投喂;水温15~20℃时,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水温低于15℃不必投饲。
水质管理
池塘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应适当投放些经发酵后的鸡粪或猪粪,使其水质变成绿、嫩、爽。
定期进行水体更换和消毒,保持水质清新,避免污染。
病害防治
常见病害包括白皮病、细菌性烂鳃病和水霉病。
白皮病可用1ppm漂白粉全池遍洒,或12.5ppm金霉素或25ppm土霉素浸浴30分钟。
细菌性烂鳃病可用0.025ppm呋喃唑酮全池遍洒,隔天一次,连续两次。
水霉病可用0.1ppm亚甲基蓝全池遍洒,每天一次,连续两天或3~4%食盐水浸透分钟。
其他管理
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保持池塘环境安静,避免惊吓鱼类。
根据鱼类生长情况,适时调整饲料投喂量和投喂时间。
通过以上步骤和措施,可以有效地进行大白鲳的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