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焊剂发白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助焊剂用量不当
过多:当助焊剂用量过多时,铁壳浸锡后助焊剂残留过多,储存久了容易吸潮,形成白色物质,导致外观不良。
过少:当助焊剂用量过少时,后续工站浸锡会造成很多锡孔不良,影响焊锡功能,质量无法保证。
涂覆不均匀
人工涂覆助焊剂时,由于刷子无法控制用量且涂刷不均匀,会导致部分区域助焊剂过多,部分区域助焊剂不足,从而在储存过程中吸潮发白。
助焊剂成分挥发
助焊剂主要成分为乙醇,容易挥发。在长时间加工过程中,乙醇挥发导致助焊剂成分比例不一致,使得铁壳残留的助焊剂固态成品加大,吸潮现象加剧,造成发白现象。
焊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焊剂中的松香在焊接过程中未完全反应,残留的松香和焊剂中的其他成分在高温下吸潮,形成白色残留物。
焊接过程中生成的金属盐(如有机金属盐和无机金属盐)在清洗过程中难以去除,留在板子上形成白斑。
清洗不干净
焊接后未彻底清洗,助焊剂残留物在板子上形成白色残留物。特别是使用不可清洗型助焊剂或清洗剂选择不当,会导致残留物难以清除。
存储条件
助焊剂在储存过程中,如果环境湿度较高,容易吸潮,导致白色物质出现。
热氧化
松香在高温下可能发生热氧化,生成乙二醇、酮和不同分子量的酯等白色残留物。
建议
控制助焊剂用量:确保每次涂覆的助焊剂量适中,避免过多或过少。
提高涂覆均匀性:采用自动化设备或改进人工涂覆方法,确保助焊剂涂覆均匀。
选择合适的助焊剂:选择稳定性好、吸湿性低的助焊剂,减少吸潮发白的风险。
彻底清洗:焊接后应彻底清洗,确保助焊剂残留物完全去除。
改善存储条件:控制助焊剂的存储环境,避免潮湿。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助焊剂发白现象,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