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鱼塘养殖场地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选址、水源和水质、池塘面积、建造方法、消毒和准备等。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建议:
选址
位置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建造鱼池。这样的位置有利于注排水,便于鱼种、饲料和食用鱼的运输和销售。同时,周边人文环境要好,四周无高大建筑和树木,以便鱼池采光。
水源和水质:池塘应有良好的水源条件,便于经常加注新水。水源以无污染的河、湖水为好,这种水溶氧高,水质良好,适宜鱼类生长。如果使用井水作为水源,最好让水流经较长渠道或设晒水池,以增加水体溶氧。
池塘面积
面积选择:在生产中,尽管一些面积较小的池塘(2-3亩)也能取得高产,但大水面鱼活动范围广,借助风力能促进水体对流,改善下层水体环境,使水质更加稳定。因此,建议单个池塘的养殖面积在10亩左右为宜。
建造方法
池塘形状:池塘形状主要取决于地形和养殖品种,一般为长方形,也有圆形、正方形、多角形的池塘。长方形池塘的长宽比一般为(2~4):1,长宽比大的池塘水流状态较好,管理操作方便。
池底处理:池底应坚实、平坦,无渗漏,并设有进水口、排水口和增氧设备。池底可以铺上钢筋和混凝土,以防止应力开裂。
消毒和准备
消毒:在放养鱼苗前,要对鱼塘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清除鱼塘底部的淤泥和杂草,平整池底,然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剂对鱼塘进行消毒,浸泡一周左右,然后排干池水,再注入新水。
增氧设备:在池塘中设置增氧机,特别是在盛夏季节,需要搭建遮阳网,降低水温,有利于鱼类繁殖生长。
鱼苗放养与管理
鱼苗选择: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游动活泼的优质鱼苗。放养前,应将鱼苗放入5%的淡盐水中浸泡十几分钟进行消毒。
放养密度:根据鱼塘大小、水深、水质等因素确定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鱼苗800~1200尾,避免密度过大导致氧气不足和食物竞争加剧。
其他设施
排水和进水系统:设置排水和进水管道,以便增氧和调节水质。
电力供应:确保养殖场有稳定的电力供应,特别是高密度养殖模式,需要使用增氧机和水泵等设备。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可以建立一个高效、健康的鱼塘养殖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