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水蛭怎么养殖

教育身边事 · 2025-01-06 05:53:42

冬季水蛭的养殖主要包括越冬管理、温室越冬和建造日光温室等方法。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步骤和注意事项:

越冬管理

自然条件下越冬:在气温低于10度以下时,水蛭会躲在泥底下越冬,不再活动、吃食。养殖池的上面和四面可以盖上干稻草或草帘子等,让它们在土中冬眠,保存体内能量。待翌年气温转暖后,水蛭能很快地出来活动、取食。

塑料暖棚越冬:将育种水蛭放在塑料薄膜棚内越冬。在池、沟的顶上用竹子或钢筋搭建成"人"字形顶棚,上面盖两层塑料薄膜,与池边衔接成一密封的保温罩,通过充沛的阳光取暖保温。在四面用泥将薄膜密封,薄膜上再盖一层疏网,以防大风把薄膜吹翻。棚四面要筑排水沟,防止雨水大量流人棚内。当外界气温下降时,将薄膜密封,并盖上一层稻草帘子。晴天掀开,通过日照保温,也可通气,半月喂一次食。

温室越冬

日光温室越冬:北方水蛭养殖应建立人工条件下的日光越冬温室,以打破其冬眠习性,增加养殖时间,缩短上市周期。日光温室一般为竹木塑苫结构,北部墙体为土铸或砖混,厚0.8-1.5m,东西向,长30-50m不等,南北跨度10-15m,主柱数量5-7排。上覆无滴塑膜及可卷放的稻草苫,留出门、通道及风口。在严寒雪封季节,还应做好除雪和人工增温措施。较高级的温室可用塑钢无立柱方式,只是造价相对要高。

养殖池的建造

池塘养殖: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对角设置排水口和进水口,池底铺设石块或不规则的石块以便于水蛭产卵和栖息。水质要求pH值在6-8之间,肥水透明度在20-30厘米。饲养过程中要经常换水,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更要保证水质清新,并有一定的溶氧量。

水泥池养殖:建水泥池20平米左右,宽3米,长7米,高度1米—1.2米,水深0.5-1米。池底投放部分石块,瓦片或树枝,供其栖息用。定期换水并清理淤物,保持水质清洁。

饲养管理

水质管理:水质是水蛭生存的重要条件,一般要求水体pH值在6-8之间,肥水透明度在20-30厘米。饲养过程中要经常换水,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更要保证水质清新,并有一定的溶氧量。沟养和缸养由于水体较小,需更加注意水质变化,定期换水并清理淤物。

饵料投喂:水蛭的饵料来源广泛,天然饵料以螺蛳为主,辅以昆虫的幼虫和蚯蚓等;人工饵料则主要是各种动物血液,以及农作物的秸秆和畜用配合饲料。投喂饵料时应注意投喂频率和量,及时捞出未吃完的凝血和残渣饵料,以免污染水质。

温度控制:水蛭生长适温为10-30℃,在25-30℃时摄食最旺盛,生长速度最快。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如覆盖稻草等物保暖。温度低于10℃时,水蛭开始停止摄食,应采取措施保持水温在适宜范围内。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进行冬季水蛭的养殖,确保水蛭安全越冬并健康生长。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