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蚯蚓的养殖方法如下:
露天堆肥养殖
场地选择:选择地势高爽、排水良好、暖和通风、无污染、无惊扰的地方。
饵料准备:将未经发酵的牛粪、马粪、猪粪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的堆肥,放入蚯蚓种,盖好稻草,遮光保湿。
优点:操作方便,省去堆制发酵工作,饵料养分损失少,提高蚯蚓生长速度,适合农村推广应用。
缺点:饵料发热可能导致蚯蚓死亡,夏季连雨天及暴雨后床内不透气,有外逃现象。
温度控制:夏天养殖坑上面要搭棚遮阴,冬天搭建简易塑料棚提高坑温,保护蚯蚓安全越冬。
盆养蚯蚓
容器选择:使用花盆等容器,每盆投放蚯蚓约100~200条。
饲料与湿度:饲料装到盆高的3/4,保持盆内湿度在70%左右,可加盖塑料薄膜并喷水保湿。
温度控制:根据外界气温变化移动放盆位置,调节盆内温度。
饲养时间:多以30~60天为宜。
箱筐养殖
制作材料:可用竹、荆条、藤条、木材、塑料等制作箱筐。
箱内材料:箱内装料不宜太多,堆放高度为16厘米,使用松软园土或园土掺锯末、马粪纸、草扳纸等。
放养蚯蚓:挑选优质蚯蚓放入箱筐中,投放量根据箱筐大小而定。
饲料与湿度:保持饲料湿度在70%-80%,每天通风3-4次。
室内养殖
场地要求:背向太阳、通风、排水良好,场地应能防水浸、雨淋,避开人场嘈杂、震动、噪声严重的地方。
土质与水质:使用腐殖土,酸碱度呈中性,水质要求干净、无污染。
养殖方式:池养、盆养、缸养、养殖床养、箱和筐养等。
环境控制
温度:蚯蚓的活动温度为5—30℃,最适宜温度为20—27℃,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
湿度:控制在60%-80%左右。
通风:每天进行3-4次通风。
饲料与清理
饲料:使用腐熟的有机物、果蔬渣、剩饭剩菜等,注意饲料的适量、均匀,不要堆积在一起。
清理:定期清理蚯蚓的粪便和残渣,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选择适合本土蚯蚓的养殖方式,并进行适当的环境控制,以保证蚯蚓的健康生长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