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闸蟹苗需要以下步骤和注意事项:
投苗准备
使用拉网拦住防逃设施,确保蟹苗不会逃逸。
清塘消毒,清除过多淤泥,只留10厘米左右,使用生石灰每亩用量200—250公斤,进行全池泼洒,以达到彻底清塘消毒的目的。
药后7天过水1次,排除污物,然后晒塘3—5天后加水。
种好水草
水草是大闸蟹的天然饵料和栖息场所,主要种类包括藻类、田螺等。
种植水草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大闸蟹的生长和繁殖。
合理放养
投放前要对蟹苗进行消毒,按大小均匀分开,使用围网投放在水域内,让蟹适应环境1个月后撤掉围网。
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投放规格为300只左右,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至3月份,水温在20—25度最合适。
投料喂养
蟹苗进塘后,随即投喂捏碎的豆腐和粉状蛋黄,日投量约为蟹苗重的3%~5%,前2天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3天后搭配鱼糜、骨粉、麦粉之类。
一期幼蟹后食量增加,投饵量提高到蟹体重的6%~10%左右。
水层管理
蟹苗放下时塘水深30cm~40cm,7天后加注新水,此后每隔4天~5天注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占水深1/3到1/2,保持水中溶氧不低于5mg/L。
清除敌害
放苗前清塘不能用有害药物,放苗后要随时注意清除青蛙、蟾蜍、水老鼠、水蛇等天敌,鸭子不能入池,严格检查防护防逃设施。
防气候聚变
蟹苗暂养期个体稚嫩,温差超过5℃会造成大批死亡,要及时排水保水,注意幼蟹脱壳需要安静环境。
日常管理
早上巡塘检查有无残饵,中午测水温观察水色状况,傍晚和夜间观察河蟹的活动和吃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调控,保持pH值在7.5~8.5之间。
捕捉
先灌满水用地笼捕捉,然后放干水,掀开预先铺设在塘底的瓦片、竹丝捆捕捉,最后对部分打洞钻泥的蟹种挖开泥土捕捉。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大闸蟹苗的养殖成活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