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怎么养殖蚯蚓

赫顿百知 · 2025-01-06 06:54:50

在稻田养殖蚯蚓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步骤和技术:

备料

饲料选择:蚯蚓饲料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主要使用稻草和畜禽粪便,如牛粪、马粪、猪粪、鸡粪、鸭粪、羊粪或兔粪等。稻草越多越好,畜禽粪便也越多越好。

饲料调制:将稻草和畜禽粪便按40%和60%的比例堆积发酵,发酵前需兑入0.2%的尿素水(每吨料用200克尿素兑100公斤生水)。底层铺上约2-3厘米的稻草,然后铺一层污泥,总厚度达到10-12厘米,加水淹没基面,浸泡2-3天后,施入牛、鸡、猪粪,每平方米10公斤左右,接种前再在表面敷一层3-5厘米的污泥。最后,在泥表面上撒一层经发酵处理的饲料(由麸皮、米糠、玉米粉或面粉各按1/3混合而成),每平方米撒150-200克,然后加水,使培养基面上有3-5厘米深的水层。

建造蚓池

位置选择:在稻田中央建造长10~30米、宽1~2米、深0.2~0.25米的蚓池,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养殖黄鳝的稻田面积最好在1亩以内。

底质铺垫:池底铺垫一层甘蔗渣或玉米秸秆(需切碎)或其他疏松剂,用量为每平方米2~3公斤,随即铺上一层污泥,总厚度达到10~12厘米,加水淹没基面,浸泡2~3天。

施肥与接种:施入牛、鸡、猪粪,每平方米10公斤左右,接种前再在表面敷一层3-5厘米的污泥。在泥表面上薄撒一层经发酵处理的饲料,每平方米撒150~200克,最后加水,使培养基面上有3~5厘米深的水层。

引种与接种

种源采集:水蚯蚓的种来源于野外采集,如城镇近郊的排水沟、港湾码头、畜禽饲养场、屠宰场的废水坑凼及食品厂排放废物的污水沟等处。采种时可用每寸24目的密眼聚乙烯手抄网采捕,也可连同污泥、废渣一起运回。

接种方法:把采回的蚓种均匀撒在稻田的培养基面上,引种密度以每平方米培养面积500~750克蚓种为宜。

饲养管理

投饲:水蚯蚓喜欢吃具有甜酸味的粮食饲料、畜禽粪肥、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等。所投饲料必须充分腐熟发酵,否则会在蚓池内发酵产生高热而“烧死”蚓卵与幼蚓。粪肥可按常规在坑凼里自然腐熟,粮食类饲料在投喂前需进行充分腐熟。

环境控制:养殖适宜温度为20-27℃,湿度需要保持在70%-80%,每天进行通风3-4次。当蚯蚓长到商品规格后,可将大的蚯蚓进行捕捉。

病虫害防控

预防措施: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如定期清理、消毒等,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收获与再利用

采收:第二年的5~6月份,蚯蚓养殖成熟后,可以进行采收。采收方法包括手工捕捉或用水冲洗。

再利用:采收的蚯蚓可用于钓鱼、药用或作为动物饲料。同时,蚯蚓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术,可以在稻田中成功养殖蚯蚓,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高土壤肥力,并为来年的稻谷丰收打下基础。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